近日,国家版权局公布2021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名单。陕西共有4家企业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分别是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打文化创意的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则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填补了陕西此类园区的空白。
全国版权示范评选工作由国家版权局组织开展,每年评选一次,表彰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示范效应明显,在促进经济文化科技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显著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陕西省已拥有全国版权示范单位11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1家。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批5A级文化旅游企业,立足自身资源,推行品牌战略,以华清旅游为母品牌,建立了“一母五子”品牌发展体系,强化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开展标准化精细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实现华清品牌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设计了《长恨歌》《12.12》等多部独具华清旅游品牌特色的版权作品,积极开展品牌资产维权,“华清盛汤”沐浴汤泉酒店侵权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为2020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等诸多荣誉,2020年品牌价值为6.62亿元。
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
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作为百年名社,秉持“启迪民智、移风易俗、辅助教育”的办社宗旨,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积极完善版权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运营,确保版权资源安全。加强版权开发,坚持“老瓶装新酒,移步不换形”,先后传承复排了《双锦衣》《三滴血》等80余本(折)剧目,受到了社会广泛欢迎。注重自主创新,创排的《劳模刘西有》《织梦人》等剧目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型秦腔文献剧《名家清场晚会》《双锦衣》等3部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华诞,大型秦腔现代戏《西安事变》《柳河湾的新娘》《党的女儿》等多部作品屡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等诸多国家级奖项。坚持“走出去”原则,通过巡演、巡讲、研讨、交流等方式宣传秦腔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作为西北地区首家城市主题产业园区,借鉴国内外成熟文化创意园区的开发运营经验,将园区雕琢成为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文化产业园区。制定清晰发展规划,成立版权管理机构,完善版权管理制度,实行四个“统一”机制,积极鼓励版权创造和运用,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丰富人文资源和专业优势,打造出了西安市文化设计、文创、科技产业集中地,累计孵化培育“等闲内容引擎”“红人装网络科技”等相关版权企业50余家,解决就业2000人左右,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荣获“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称号、“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等称号。
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有着71年历史的老牌出版机构,始终高度重视版权工作,多措并举开展管理保护、宣传教育、学习培训、开发利用、软件正版化等各项工作,形成了注重制度建设、强化协同保护、搭建交流平台、深化成果运用的良好版权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了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推出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实用价值的图书,多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亚太地区出版家联合会出版奖学术类图书金奖等奖项,《习仲勋的故事》《国家至上》等数十种精品图书输出到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曾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年度“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作者: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