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网讯(张莉 郭锐)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时下的巴原大地,蓝天下金色的麦田耀眼夺目……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一大早就开始紧张作业,几辆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块田就收割完毕,麦收现场有条不紊。
据悉,巴公镇今年小麦总产量比去年高30%,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个个乐开了花。
解难点、疏痛点,助力麦收开镰
冬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七八个月时间。作为每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产量受制于天气好坏、病虫害轻重等多重因素。
“今年小麦从种到收遇到不少困难,一喷三防时期遇上疫情,村两委积极协调度过了难关,前两天眼看着要收麦了,又遇上强降雨天气,我们村小麦倒是没事,但大雨把去地的路都淹了,多亏我们村的好干部,及时修缮了田间道路,才使小麦能正常收割。”东头村村民如是说。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巴公镇各村积极协调,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痛点,有条不紊推进三夏工作,助力麦收开镰。
助丰收、农机忙,促进颗粒归仓
为确保小麦能够适时抢收、颗粒归仓,镇农机站积极协调,联系农机120台,在全镇各村全面铺开夏收工作。
“要说这种地呀!原来跟现在真是没法比。在过去仅割麦就得月余四十天,割麦、拧腰、打捆、起麦、摊碾、扬场、晾晒,全靠这俩手俩膀。天天是胧松明就下地,黑洞洞的才能回家,现在有了现代化农机,麦收变得越来越简单,老百姓的福利越来越多,农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东头村村民开心的说道。
这不,东头村两委开展“一条龙式”服务,通过“一降一补一送”让村民足不出户,在家“坐收麦子”。“一降”指积极协商,降低农机使用价格;“一补”指在收割机使用过程中,村两委每亩地为农户补贴10元;“一送”指由村两委统一协调运输,把麦子送到每户农家,让农民在家坐着就把麦子收了,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据了解,巴公镇小麦总面积71000亩,每台收割机每天正常作业达到100亩左右,用了约一个星期,小麦就已收割61000亩,机收率达到99%以上,促进颗粒归仓。
抓源头、清秸秆,开展联合麦收
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巴公镇开展“联合”麦收法,加快推进小麦秸秆还田离田。变以往“预防式”禁烧,为“消化式”引导,从源头上抓好秸秆禁烧。
在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巴公镇积极探索,在渠头、三家店等10个村,实行秸秆离田试点工作,用收割机将麦子收割后,将秸杆收拢打包清运,实现小麦秸秆离田,目前已离田5000亩左右,通过秸秆离田,回收利用,使秸秆变废为宝。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