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入南阳邓州国家杂交小麦基地,眼前是一片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景象。赵昌平是国家重点研发杂交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自2017年邓州基地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手建设全国首个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后驻守邓州。杂交小麦研发难度极大,堪称杂交界的“珠穆朗玛峰”,从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到品种审定至少需要10年,但赵昌平团队勇攀高峰,毫不退缩,自他带领学生们穿梭在试验田间,对每一株小麦进行细致研究。麦收时,他们更是寸步不离,认真观察记录杂交小麦的性状表现。团队成员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的科研成果显著。基地繁育出京麦179、京麦183、京麦22等杂交小麦换代新品种,亩制种产量达300公斤以上,在我国北部冬麦区大面积种植亩产已突破1400斤。这些品种适应性强,在高水肥下产量可观,在土壤贫瘠环境也能展现优势,盐碱地种植的京麦21,亩产可达1000斤,增产幅度在三成以上。从2018年开始,基地杂交小麦种子连续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新疆等北方小麦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经济发展。(刘娟、苏先花)
探秘京字号杂交小麦破解世界难题
2025年04月01日 16:03 | 来源:中国文信网



(责任编辑:宗元)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