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信网讯(梁绍领 通讯员 周后运)初夏惠州,凤凰花开。5月14日,
军旅作家、诗人肖红诗歌新作《历史深处的那片红》座谈会在美丽鹅城举行。活动由惠州市作家协会主办,惠州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广东大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10余名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及中国军转民、中国文信网、发布网等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活动由惠州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秘书长李向东主持。
军旅作家、诗人肖红
肖红首先介绍了诗歌新作《历史深处的那片红》创作情况,他说编完这本诗集,就像一个学习吃力的学生做完了最后一份作业,抬起头,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 气:不管作品如何,总算是给自己的初心有了一个安慰,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有一个交代。出版人、阅客文化创始人、阅客文学院院长、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嘉应文学》主编邹雄彬介绍此作品出版情况。
座谈会现场
与会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各抒己见,围绕肖红诗歌创作的精神追求和意象特点、诗歌创作背景和现场写作、诗歌文本以及时代意识展开了真诚、热烈的交流。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惠州日报社文化生活部负责人祁大忠结合自己多年对诗歌创作的研究经验,剖析了肖红诗歌的审美特点,肯定了其在诗意呈现上的独特个性。在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各种流派层出不穷的诗坛,如何面对宏大与细微、残酷与温情、追忆与憧憬,需要军旅诗人进行合适的拿捏和取舍。难能可贵的是,肖红在借鉴传统军旅诗雄浑、大气的风格时,在借鉴各种有益的诗歌创作手段时,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历史现场出发、从具体场景出发、从内在感受出发,来彰显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
合 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吴振尧认为此诗集厚重, 它以追寻红色历史足迹,追寻红色血脉,追寻红色基因而由感而发的心血之作。作品仿佛带我们一块走进了那些尘封的红色历史。让我们从诗中再度腾升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光明,坚定信仰和金戈铁马,残阳如血的岁月,让我们看到了激情燃烧,奋发自强的年代,让我们体验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共同抗灾抗疫的动人场景,让我们听到了踔厉前行,开创新篇的战斗号角。诗句仿佛看见作者的影子,触摸到作者的脉动,听到作者的心声。
惠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黄伟辉说,通过阅读肖红政委的诗歌作品——《历史深处的那片红》,可以强烈感受到作者饱满的热情,满怀的深情,心中的豪情。中国作协会员、广东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惠州市作协副主席、惠州市诗歌学会会长刘腾云认为,此作品对近体诗文字表达和意象的化用、活用和拓展,显示了肖红诗歌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娄山关》一诗中,虽然“苍山”依旧“如海”,“残阳”依旧“如血”,但英雄的身影未曾远去。在肖红笔下,英雄迈过雄关的英姿未曾远去,英雄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新一代军人手中:“美丽英雄总是高过我的头顶/接近你的花朵/依然是血液/敬仰如一根牧鞭/驱赶着我的真诚与敬意”。“头顶”“花朵”“血液”“牧鞭”等意象,来自古典诗词,诗人进行细节的放大和聚焦,并融入特定的历史氛围和场景中,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画面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雪最后总结时认为,此新作宏大的历史、残酷的战争甚至血腥的场面,是军旅诗人回避不了的重要创作素材。在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各种流派层出不穷的诗坛,如何面对宏大与细微、残酷与温情、追忆与憧憬,需要军旅诗人进行合适的拿捏和取舍。难能可贵的是,肖红在借鉴传统军旅诗雄浑、大气的风格时,在借鉴各种有益的诗歌创作手段时,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历史现场出发、从具体场景出发、从内在感受出发,来彰显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他会追思牺牲,但不轻视牺牲;他会直面血腥,但不歌颂血腥;他会注目崇高,但不消解崇高。这恰恰是一个优秀的军旅诗人面对革命和战争、历史和当下、战争与和平所秉持的立场。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现实书写倾向和艺术冲击力分别作了富有启示性的阐释;写出了血性军人的英勇和悲壮,这正是所倡导的强军精神和军魂军胆。
惠州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顾问、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会长黄远华,对肖红诗歌体现的精神风骨和硬汉形象给予了褒赞。与会诗人、学者纷纷发言,有人还就书中的作品进行了个体解剖,不少诗人还现场朗诵了《爱的中国》等新作品。
从工厂步入军营,从普通士兵成长为惠州市委常委、惠州军分区政委,38年来,肖红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运输作战物资;参加过残酷的野外训练,喝过泥浆水、吃过草根野果……现退役不褪色,这样的经历,使得肖红从情感上能够一步步走近那些红色岁月,那些长征中的将士、抗战中的英雄,以及和平年代那些仍旧一身血性的广大军人。他心中始终怀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他的诗歌也因此能够从心灵中流淌而出,越过铁马冰河,流向祖国浩瀚的江河。正如他2014年所写的《忆军旅: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