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马河畔荡漾为民“琴”音
2021年11月26日   22:08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微信图片_20211126220951.jpg

刘宝琴与村民一起修通致富路     (通讯员  孙泰雁 摄)


  她是大家公认的“能人”,全村群众每年生产的农副产品,都能通过她多年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奔向广阔市场;


  她是村民公举的“领头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联通网络,为山乡拓展出通向外面世界的致富通途;


  她是有口皆碑的“好村官”,在今年65岁之际,因年龄原因卸下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担子。然而,25年躬耕山乡,一心为民,她收获了群众广泛的敬意与赞誉。


  她就是太谷区阳邑乡小店村共产党员刘宝琴。


  小店村是一个由10个自然小村联合组成的行政村,全村156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离太谷城区55公里。乌马河畔的山涧赋予散落其间的小村落山清水秀的姿容,但是由于地上没厂、地下没矿,村民们的主要收入只能靠果树与小杂粮种植,这里也一度是太谷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村庄之一。


  村民们期盼着有一个“能人”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于是,1996年,40岁的刘宝琴撂下自己效益不错的药店,挑起小店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长期以来,小店村自身不强,又无外援,贫困落后已成习惯。然而,刘宝琴偏就不信这个邪。作为太谷区的人大代表、党代表,她硬是靠着一颗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诚心,凭着自己的纯朴、真诚、热情,为村里东奔西走争取扶贫政策与资金,25年累计为村里引入近1000万元投资,带领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群策群力,修好20多公里出村水泥路,在乌马河上架起24座桥梁,实现了移动信号全覆盖、易地搬迁建新村,使这个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仁者来此乐山、智者到此乐水”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紧抓农民种植果树与小杂粮的主业,刘宝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2012年,她组织村民办起了太谷宝金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拉来“喜蓉食业”等合作单位,每年春天给村民发放有机肥,每年冬天请来果树所、农委的专家讲课,组织村民外出学习,提高村民的果树管理能力。“过去,村里的苹果树根本就不管理,结多少算多少。后来,我们学了果树栽培技术,才知道苹果树要施有机肥、要套袋、要疏果,以前‘红富士’地头价每斤卖1.8元,想都不敢想,现在却觉得就是个平常事。”刘宝琴说。


  为了把村里的小米卖出好价钱,小店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盖起了磨坊,引进了碾米机,免费为村民碾米,高山小米本来质量就好,再加工好,卖的价格就能更高点。去年,该合作社的小米卖到每公斤14元,高于市场价4元,还卖脱销了,村民刘根生的2500公斤小米全部卖完后,他足足高兴了半年多。


  小店村今年有30万公斤苹果、1万公斤小米,主要靠刘宝琴联系销售。她的电话簿里有1000多人,除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电话,就是收苹果、收小米的商家电话。有一年,她居然把小店苹果卖到了香港。那是她去长沙参加全国妇女论坛大会,会场上她不失时机地向参会人员推介家乡苹果,来自香港的参会者听完后动了心想尝尝,刘宝琴回来后给寄过好几次,她自豪地说:“我们小店的‘红富士’也去香港见世面了。”


  果贩收购、网上销售、扶贫帮扶、个人推销……条条大路通市场,小店村的农副产品每年都能销售一空。


  刘宝琴刚上任时,小店村集体账上只有8.7元钱。25年过去了,该村集体资产越聚越多,有了基层组织阵地、活动中心、磨坊、医务室、图书室。她还每年带领村民去后山种树,现在已有1万多棵,最早种下的树直径有一抱粗,她说:“这是咱给小店子孙们留下的‘摇钱树’。”


  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说起刘宝琴,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65岁的她因为年龄原因卸任所有职务,在村主干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她确实累了,“儿女大了,老伴走了,我也该过过退休的日子了,不过只要群众需要我,卖小米、卖苹果,我还是义不容辞……”(路丽华  通讯员 阴娜)


供稿:晋中市政府新闻办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