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三个对标”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1年07月29日   15:46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中国发布网讯(卫奎狮 柳晴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晋中市认真系统学习百年党史,紧紧立足单位职能职责,重点对新中国反贫困史、改革开放以来减贫史、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史进行了深入系统学习,在回顾历史中总结经验,在启迪智慧中开创新局。靶向瞄准“三个对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忠贞的政治本色、真挚的为民情怀、忘我的奋斗精神,以实干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对标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赓续精神血脉接续奋进前行。晋中市将感悟精神伟力、凝聚奋进合力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目标,通过多形式、全角度对全市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成果进行系统回顾、总结提炼,汲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全面总结全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这一伟大历史实践中,全市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6.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个集体、2名个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编辑完成全景记述晋中扶贫历程的《晋中扶贫记忆》,反映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尽锐出战 决战决胜 全面小康 晋中答卷》画册,反映晋中市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尤其是总结各脱贫示范村、示范户经验做法的《晋中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晋中市脱贫“双示范”典型案例》、《晋中市干部驻村帮扶典型案例》、《晋中市优秀驻村工作日记选编》系列丛书。
 
  对标人民群众殷切希望,躬身践行使命推进乡村振兴。晋中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一手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乡村振兴建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特殊群体,多措并举扎紧预防返贫致贫“篱笆”,保障脱贫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常态化机制体制,紧盯全市5262户10598名脱贫不稳定户,997户2102名边缘易致贫户,651户1326名突发严重困难户,加强动态监测和实时帮扶;2.29万名易地搬迁群众持续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和大病救助范围,4775名符合条件的困难搬迁群众持续被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聚焦脱贫人口就业难题,特别是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深入开展产业就业保障专项行动,一方面加大脱贫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另一方面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确保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9.46万人、省外劳务输出1.2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易地搬迁人口2147名,保证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稳定就业。聚焦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共清理村内垃圾12.4万吨、交通沿线建筑和生活垃圾19.9万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997处,取缔违法占道占地534处,整治提升交通沿线加油站站内厕所达到星级标准57个,极大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对标争创一流奋斗目标,着力守正创新开创工作新局。晋中市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优化工作方式,广泛开展基层调研,制定务实举措,建强体制机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晋中特色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持续运用好“先富帮后富、出钱出人出成果”“一帮三出”县域对口帮扶模式、驻村帮扶干部积分制管理办法、“百企万户”带贫工程筑牢返贫致贫防线等全省首创经验做法,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效应。组织干部职工赴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观摩,深度总结两个村在党建引领、网络化管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积极在体制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扶贫资产管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探索有效模式,学习新业务、研究新政策、掌握新情况,持续提高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