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继续推进深化省校合作 储蓄更多本土人才
2021年11月11日   18:54 | 来源:中国发布网

  11月10日,从晋中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晋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剑,晋中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闫纪璋,晋中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建刚分别就晋中市深化省校合作工作进展情况、智库合作基地建设相关情况、晋中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高校优质生源基地的建设情况分别进行了通报。
 
  截自目前,晋中市已与47所省外高校开展合作,落地省校合作项目146个,正在洽谈77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23个。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链接高校学子,营造人才引进“强磁场”。7月至今,全市共接收实习实训学生861名,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研学学生932名。进入10月以来,先后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招才引智宣介活动,吸引200余名清北学子进行信息登记,目前已签约1名,正在洽谈2名;榆次区与北京大学签订硕博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榆次一中等10所高中挂牌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郭辉教授挂职山西农谷管委会副主任。一批批青年才俊通过实习实训、研学实践、挂职交流、就业创业等形式走进晋中,为晋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链接专家团队,增添科技创新“新动能”。晋中国家农高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北方有机旱稻研发中心;灵石县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建先进采矿研究院;左权县中晋冶金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成立氢基竖炉还原铁产业创新联盟。晋中开发区举办“晋开杯”智创大赛,吸引14所高校113个项目参赛,征集高校科研成果展示内容170项,已促成合作30项。一批批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走出校门,向产业发展、企业需求集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链接校友资源,开辟招商引资“新通道”。目前,全市挂牌校友招商引才基地3个,落地合作项目8个。北京理工大学校友推荐的红螺湖高品质果蔬智能化标准化生产科技园项目、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推荐的高温碟式太阳能光电采暖项目、中国农业大学校友推荐的的富碳农业(黄棒菜)项目等13个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中。依托山西智创城NO.4,举办清华校友晋中行活动,对接文创体育项目8个。11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晋中校友会正式成立,将积极为矿大校友在晋中市投资兴业牵线搭桥,有力助推“校友经济”发展。链接基层一线,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晋中把省校合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抓手,积极吸引省内外高校优质成果和优秀人才走进“田间地头”,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荒”。灵石县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山西大学共建高校采风基地,昔阳县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田野课堂”,介休市委托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编制45个村庄实用性规划。寿阳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山西路桥集团共建山西交通苗木培育基地和北方交通花木技术创新中心,可带动8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40万元。此外,还举办了晋中名优特产进校园、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把特优农产品、技能劳务品牌输送到高校,带动农民增收。
 
  晋中市采取切实做法,一是以上率下压责,抓实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委书记、市长任市委深化省校合作领导小组双组长。连续召开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市长办公会,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省校合作。制定“1+12”政策体系,一个基地、一套方案,一名分管市领导负责、一个专班推进。组建全省首家省校合作工作服务中心,整合9个部门力量协同作战。11个县(区、市)和市直牵头部门同步成立领导机构,各牵头部门“一把手”、县(区、市)委书记,亲自抓落实、带队跑签约。二是分层分类建库,抓实工作成效。紧紧抓住高校人才、晋中岗位供需两端,建立信息库进行跟踪管理、分析研判、靶向对接。建立项目需求库。梳理全市与高校合作需求261项,大学生实习实训岗位2027个,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研学路线8条,特优农产品直供企业33家。建立对接高校库,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持续沟通联络机制,各县(区、市)31个批次洽谈组与36所省外高校入校对接,23所高校来晋中走访调研。建立合作基地库,推行“五定三清单”工作机制,清单化管理任务,项目化推进基地建设。三是内外联动保障,抓实氛围营造。强化政策兑现。市财政统筹6400万人才科技资金用于“12大基地”建设。制定《“12大基地”建设政策清单》,梳理45项支持政策。对省校合作高校实习实训大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做好食宿及工作保障。明确驻晋中高校、服务晋中的人才,也可享受晋中人才政策。强化疫情防控。制定《深化省校合作工作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报备机制,开展线上“云对接”“云签约”“云研讨”12次。强化舆论宣传。建设全省首个省校合作网上展馆,制作12支基地推介一分钟短视频,搭建线上宣传、交流互动平台。
 
  张剑表示,下一步,晋中将省校合作工作与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强化结果导向,锚定一流目标,推动省校合作向纵深推进。一是持续对接“提质”。围绕市委“1221”战略举措,特别是山西“智创谷”、国家农高区、转型综改区建设需要,持续与省内外高校开展洽谈对接,举办县委书记访名校、市校洽谈对接会、“青春兴晋、学子归巢”等系列活动,保持工作力度不减、热度不降、干劲不松。二是巩固拓展“提标”。用好“2533”抓落实工作机制,对正在洽谈的基地项目,明确专人跟进,保持沟通热度;对已签约的基地项目,采取“定措施、定预期效果、定时序进度、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五定工作法,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完善省校合作支持政策,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和标杆成果。三是年底考核“提效”。把省校合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县(区、市)、各单位签约项目、设立平台、转化成果、举办活动、引育人才等情况进行综合排名,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鲜明导向、强化激励约束,督促工作落实。
 
  省委出台《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以来,晋中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坚持“小智库、大平台”思想,力争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落实一批高质量项目。截至目前,晋中市挂牌省级智库合作基地1家,市级智库合作基地6家,聘任智库专家25名。积极推进合作项目68项,已签订合作协议19项,计划签约26项,正在接洽23项。
 
  目前,晋中市已建立三类智库。一是高等院校智库,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29所,涉及高纯纳米氧化锌研发生产、氢基还原铁等合作项目。二是科研院所智库,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所,涉及氢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产业化、北方杂交旱稻研发基地等合作项目。三是社会机构智库,有浪潮集团、北京新学道集团等7所,涉及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等合作项目。
 
  闫纪璋表示,下一步将转变工作思路,常态化寻找意向合作单位;细分领域,打造多元化专业智库;及时跟进,持续推进项目签约;督促落地,积极推动智库合作基地深入开展。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市教育局牵头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是深化省校合作的重要抓手。晋中市主要依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山西职教港、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国家农高区以及11个县(区、市)的50多家规上企业建设。由山西职教港、国家农高区、市委党校等提供大学生实习实训拎包入住服务,各类单位接受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能力约4300人。今年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正式启动,基地首批安排50所省校合作知名高校大学生实习派遣861名。其中,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43名大学生在市直单位进行了实习。中国矿业大学29名师生在介休义棠煤业开展实习实训。基地成立工作专班,充分考虑实习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及岗位要求,把大学生都安排在最适合的实习岗位上,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条件,并积极引导实习大学生了解晋中、宣传晋中、留在晋中,迈好省校合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第一步。
 
  赵建刚介绍,市教育局在高校优质生源基地校建设方面,重点协调指导全市17所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全国“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基地;9所省级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双高”职业院校优质生源基地。目前,已有27所全国“双一流”高校,在晋中市普通高中建立85个优质生源基地校。其中省校合作以来,10所省级示范高中被清华大学授牌优质生源基地校。另外还有19所知名高校与晋中市普通高中达成优质生源基地合作意向。各高校与优质生源基地校积极开展互动交流,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到基地校开展大学相关专业启蒙课程、科普讲座,宣介高校和专业,探索高校和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积极向学生宣传推荐、引导学生优先报考建立优质生源地的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学生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朴素情怀,为未来晋中建设智创谷,吸引人才聚集,推进省校合作储蓄更多的本土人才。(赵永平)
 
编辑:赵永平
审核:卫奎狮
供稿:晋中市新闻办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