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山苍苍,汉水泱泱。湖北十堰郧阳区位于丹江口大坝上游百余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该区不断增强深度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在一点一滴上下功夫、做实事,以“真心、贴心、细心、爱心、尽心”护好汉江水。郧阳区抢抓历史机遇,扛起“守井人”责任,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将治水护水兴水作为助推全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科学谋划,书写了新时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郧阳区水利事业再创佳绩:市级河长领责的六条河流纳入省政府考核的7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水功能区纳入省政府考核的7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汉江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Ⅱ类水以上;全区134条河流、84座水库、22座电站和7个灌区划界确权工作已全部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51%……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和谐的生态画卷在这座崛起的新城正徐徐铺开。
以真心监管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风景河
郧阳新城美,美在山清水秀。春深时节,汉江北岸新建的滨江大道绿意盎然,草木千重绿,水光天一色,人在画中游,水在景中流……春色与江景交织相融,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醉美春江图。
郧阳位于丹江口水库中上游,汉江过境136公里,全区514条河流,涉及10个乡镇30余万人。为确保“清水北上”,守护大江大河水生态环境,郧阳区河湖长守土尽责,坚持不懈。近年来,郧阳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一步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与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加强河湖治理和水域岸线管控,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加快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河湖长领导有为,开创新局面。该区总河长主持召开全区河湖长制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区河湖长制工作,审议通过《郧阳区河湖长制2021年工作要点》《郧阳区碧水保卫战“净化行动”实施方案》。各级河湖长既挂帅又出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官民联动,建立了由区级规范授权、团队分级管理的民间河长体系,形成了“官方河长+民间河长”两手发力、齐抓共管,构建全民参与河湖管护的新局面,形成“五长共管机制”。即汉江沿线的每一个人都是河长,每一个山头明确一名山长,每一条路明确一名路长,每一个村小组明确一名组长,同时配备警长,实现全方位网格化管理,河道截污、水资源保护、日常保洁等职能综合于一体,确保河道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在河湖长制的有力推动下,各级河湖长巡河履职,做好河流“监护人”,区级河长累计巡河165次,镇、村河长累计巡河1070次,督办涉河“四乱”问题53个,消除利用河道空间建房安全隐患31个。目前郧阳区已有民间河长160余名,覆盖全区19个乡镇。开辟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渠道。对全区河道进行保洁管护,聘请专职河道保洁员250人,全年累计清漂20000余吨,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妙笔绘河湖,天人景合一。如今,在郧阳区,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去巡河、有人去管护,每一条河流正朝着风景河蜕变,生态环境日胜一日。
以贴心执法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法治河
今年年初,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水政监察大队执法人员在南化塘镇江湾村1组查处一起未经许可私自采砂案,开出了首张“罚单”。
这张罚单的开出具有重要意义,是该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开出的首张罚单,标志着全区水利治理事业向着法治化管理更进一步,有力地震慑了水事违法行为,还辖区水利环境一片宁静祥和。
推动水利工作向法治化道路前进,郧阳区水利人始终在路上。早在2019年,为了保护“大水井”,郧阳区对境内汉江沿线的筏钓房、筏钓平台进行依法清除,一举拆解筏钓船28艘,筏钓平台25个,对危害汉江生态环境的行为起到了有力震慑。在水利执法工作中,区水利和湖泊局始终以服务大局为方向,坚持以法律法规为武器,以水法规宣传教育为先导,扎实开展以水工程保护、水土保持监督、水资源保护等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活动,构建出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执法新格局。
普法宣传,凝聚共识。去年以来,该局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长江保护法宣传贯彻工作,面向全局干部职工先后组织开展了长江保护法知识大赛活动以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长江保护法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队伍法治意识,提高了队伍依法执法水平。牵头举办“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大型宣传,凝聚了全民自觉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严格巡查,不留死角。全年共组织各类巡查224次,出动人员450余人次,巡查河道2400公里,巡查水域3500平方公里,共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7起,有效减少了违法行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巡查执法工作中,强化监管,注重联合执法,全年先后有针对性、阶段性地组织联合执法行动9次,出动执法人员76余人次、车辆40余台次,全面构建全区良好的砂管秩序。
刀刃向内,优化服务。在管理上,如期完成了86个取水许可证的电子转化任务,推动水资源管理提升效能。在服务上,积极配合区优化营商办,梳理完善湖北政务网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等信息,有效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了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确保监管事项完成了80%的覆盖。此外,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全局积极完成了节水型机关创建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并荣获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称号。
法治宣传到位,执法监管有力,推动全区水资源监管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区严格落实水资源管控“三条红线”,用水总量为1.6亿立方米,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同样完成控制目标。其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8。
以细心防御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安澜河
水库旁增设防汛设施,竖警示牌,还有监控实时监测上传数据。去年入秋以来,住在郧阳区水库旁的村民们从未像如今这般安心。
原来,为了防汛减灾,守护库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郧阳区在92处水库旁建立了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可远程实时了解水库运行、降雨、库水位等情况。不仅如此,配合河湖长,全区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以“技防+人防”方式,筑牢防汛减灾安全网。目前,全区安装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装置233处,其中汉江流经的8个乡镇安装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装置105处,水利监测点106个。
这只是该区尽心尽责守护碧水安澜的举措之一。多年来,郧阳区水利人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持战时状态,把防汛减灾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力争让流域内每一条河流都成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安澜河、平安河和放心河。
江河安澜、河湖健康是流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2021年间,面对防汛大考,郧阳区水利人再次展现新担当。严防严控,有效应对历史罕见汛情。局领导班子和水利专家深入防汛一线督查,指导胡家营、安阳等乡镇及时转移安置涉灾涉险群众5298人,并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对全区84座水库、872口塘堰进行检查,及时将发现的87个问题逐级上报、移交,及时督促问题整改。预警预报预案预演工作高质量推进。对58处山洪站点进行了逐个检查维修。目前山洪站点到报率维持在90%以上;对85座水库水雨情站点进行了系统检查,站点到报率达到90%以上。完成了84座注册水库防洪应急预案、水库调度规程和度汛运用方案,组织全区84座水库防洪应急演练,做好物资储备工作,确保防汛需要。
以热心抚民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民生河
全区56.41万农村群众实现了饮水不愁,4.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在续写扶贫攻坚“后半篇”水利惠民文章上,郧阳区水利人始终笃行不怠,用行动和担当作为交出了一份崭新的水利答卷。
“拧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就哗哗流,不仅做饭洗衣很轻松,用水方便得很!”去年,郧阳区南化塘镇建起了水厂,一举解决了当地饮水安全问题,该镇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
南化塘镇是全区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属于全省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区,地表存不住水,若遇旱季,断水问题时有发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郧阳水利工作者经过多方测量、勘察,把破解之法放到了库容量达7160万立方的滔河水库上。最终,以滔河水库为水源,在滔河水库左岸修建日供水规模达6000吨的南化水厂,由此一来,33个行政村,6万多名老百姓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吃上了稳定水、安全水、健康水。
在郧阳区,享受到安全饮水工程的村镇不在少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郧阳区水利和湖泊部门结合农村地区海拔高差大、人口分布散、设施规模小、缺乏大水源等实际,在农村供水工程规划上立足“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理念,按照“能集中不分散、能延伸不新建、能自流不提水”的思路,全面压实了工作责任,通过落实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供水保障率,打开郧阳区农村供水发展的新局面。全区先后建设了子胥水厂、马龙河水厂、高源水厂等骨干水厂项目,建设了各类饮水工程537处,集中供水工程136处,有力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这其中,新建白桑关高源水厂解决白桑关镇2.73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规模化水厂的建设成功解决了90%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确保每一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同时做好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和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在前期基础上再次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51%。对全区136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全面检测,对341处村级供水工程进行末梢水水质检测,进一步加强供水水源保护,健全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制度。在行动中,53个移民村的农村供水实现巩固提升。总体上,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区20个乡镇(场)、348个村明确管水人员,供水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全区各乡镇水利管理站和供水管理单位24小时信息畅通,真正用行动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再次顺利通过了“脱贫后评估”国检。
以爱心帮扶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幸福河
背靠“金山银山”,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如今正成为郧阳区库区越来越多移民的真实生活写照。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阳区辖区内有6座大中型水库,是我省移民大区,水库移民分布在全区20个乡镇(场)、238个村,人数超过13万。近年来,郧阳区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家住郧阳区柳陂镇山跟前村、现年72岁的移民李善芝深有感受。新家邻江,自从水管改造后,吃水、用水方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如今,她和家人打算将分的房子改成农家乐和民宿,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山跟前村是移民村,2016年以来,郧阳区通过整合移民资金,以奖代补,对村里旧房、危房统一设计改造,同时,还利用300多万元移民后扶资金改造整村污水管网,一家家民宿陆续开张。目前,村里民宿已有近30家。
一直以来,为了让移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郧阳区水利部门全力推进后附项目帮扶措施落实落地。仅“十三五”期间,已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4亿元,其中后扶项目总投资超5.7亿元,直补资金超1.6亿元。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家园创建等方面。2021年,该局共收到移民后扶资金1.54亿元,结合全区移民村发展实际,科学用好后扶资金,全年共编制移民后扶项目134个,主要包括公路建设、安全饮水、河道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5个方面,目前已验收68个项目,拨付项目资金8526.41万元。兑付原迁移民直补资金1864.56万元,成功创建安阳镇小河村、茶店镇樱桃沟村、城关镇红和村3个省级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获得省水利厅奖励资金900万元。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去年一年,完成了郧阳湖北岸生态护岸景观工程,完成投资9360万元,新建沿汉江库岸景观带11.3公里。完成了五峰乡肖家河大家院安置点、大树垭安置点等6个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及33个移民生产生活改善项目,库区移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兴水为民,利泽郧阳。在朝着建设“汉江新城、产业新区”,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新蓝图奋进的新征程上,郧阳水利人还将牢记“人民至上”的水利使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百姓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水利贡献。(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