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是农村群众增长见闻的免费“充电桩”,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担负着服务读者、提供阅读载体的重任。为进一步盘活图书资源,激发群众阅读兴趣,安康市石泉县熨斗镇立足群众需求,持续强化农家书屋的吸引力,积极拓展书屋功能,着力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阵地、新平台。
打造新时代群众的“精神氧吧”
“一有空我就会到村上书屋来看看书,这比整天耍手机好多了,这里的书种类非常多,包括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等等,看书能让我的增长知识,锻炼耐心”,先联村村民张大姐说。为了让像张大姐一样热爱阅读的人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熨斗镇积极协调,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优化开放时间,选择真正贴近农村读者需要和喜好的图书,让农村群众“用得上”“看得懂”,真正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新时代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氧吧”。
打通群众理论学习“最后一米”
引导群众学习,要有氛围、有硬件基础,“我家就在村委会附近,村上的农家书屋是个知识宝库,尤其是我喜欢党史书籍非常丰富,能就近阅读到这些书籍,这让我真的很高兴 ”,党员庞大哥说出了心里话。农家书屋的角色是多元的,熨斗镇将农家书屋与理论宣讲相融合,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读书交流学习会,为农村党员和群众提供读书交流平台,通过读书活动宣讲政策、涵养文明,增强党性修养,农家书屋成为党员学习教育和理论宣讲的重要平台,打通理论学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最后一米”。
为拓展文明实践“加油赋能”
农家书屋是假期吸引学生参加阅读的“磁铁”,熨斗镇中心小学学生涵涵说:“农家书屋有很多儿童书籍,我非常喜欢来看书,妈妈也不用担心我乱跑不安全”。未解决假期留守儿童的照料和安全保障难题,熨斗镇把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每逢寒暑假、周末、重大节日组织志愿者服务留守儿童,定期开展读书、作业辅导、科学知识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文明实践活动“加油赋能”。
据悉,熨斗镇13个农家书屋、1个社区书屋均常态化对外开放,配备了由村(居)委会成员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定期更新的书籍报刊,不仅满足了读者图书借阅需求,更让群众在网络之外多了一种学习娱乐的选择,成为乡村振兴工作“扶志”“扶智”重要载体。熨斗镇将紧盯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服务措施,结合文明实践需求,不断拓展功能,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的新阵地、新平台。(供稿/石泉县人民政府 组稿/胡治丽 编辑/崔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