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教育“三驾马车” 深耕科技教育发展
2022年11月22日   11:10 | 来源:航天基地教育局

  近日,中国宇航学会公布了第五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名单,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光荣上榜;“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走进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科普活动捧回省级大奖;11月中旬第37届航天基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结束……这些只是航天基地科技教育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航天基地教育系统聚焦立德树人、聚力改革创新,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整合航天科普资源,赋能基础教育发展,开展科技特色课程、举办丰富主题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提升辖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科教兴国”人才战略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深化协同合作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航天基地教育系统立足区域特色优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多位航天专家深入学校作报告,并积极组织师生走进科普场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1.jpg


  同时,借助“中国航天日”和“天宫课堂”,邀请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任务研制的卫星天线航天专家宋剑鸣、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专家研究员苏继东、航天六院7103厂高级技师何小虎等专家,向航天学子讲述航天故事,带来《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匠心筑梦可摘星》等科普知识讲座,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普及航天知识,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魅力。


  组织航天师生走进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展厅、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学实践基地等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搭建起各学校与高科技企业科普联动的桥梁,激发广大师生、家长的科学创新热情。


  优化培养过程 开展科技特色课程


  各学校结合航天主题打造了钱学森纪念馆、航天科技馆、青少年科学院、未来工程师俱乐部等一批特色场馆,为学生科学课程学习提供有利条件;设计了人工智能课程、“1+N飞天课程”、科技智创课程、STEM课程、“思维大发散”等科技特色课程,激发学生科创潜能;设立特色科技社团,吸纳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兴趣爱好者参与活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3.2.jpg


  近几年,众多优秀学子在科学主题竞赛中表现突出。2022年,航天基地选送的科技创新作品在“世界机器人大赛”“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西安市优秀组织奖”“全国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陕西省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等大赛中获得10余项国家级奖励,80多个省级奖励、200余个市级奖励。


  打造科普文化 举办丰富主题活动


  “翱翔天空水火箭展演、科幻画展、科技创新手工制作作品展......”各学校大力开展中小学“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之春”“天宫课堂”等,让同学们在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中尽情感受科技魅力。同时,创建常态化科技教育活动阵地,既提升了航天学子的科学素质,又促进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3.3.jpg


  机器人舞蹈、彩色火焰、冲浪小飞机、空气炮……炫酷的科学魔法秀让人目不暇接,激起了台下阵阵欢呼,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创新的大门。


  科学幻想画、废旧物品改造、制作手工作品等,一件件造型奇特、蕴含科技元素的精美作品,蕴含着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与充满童趣的科学思维。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航天基地教育系统将持续做好科普宣传和科学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科创教育持续发力提供重要保障,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坚定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致力打造航天科技教育品牌,为助力航天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供稿/航天基地教育局 编辑/汪文瑞)


(责任编辑:筱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