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市富平县乡村振兴局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契机,切实把“巩固衔接成果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头等大事,多措并举改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以过硬作风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一、聚焦“学”字强理论、固基础
建强乡村振兴队伍,基础在学关键在精。该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怀德夜校”,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以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引乡村振兴实践。坚持领导班子带头,采取聆听报告、集中学习、组织研讨、理论测试等方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进机关、进镇村、进农户,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强化“传帮带”,加快知识更新,注重产业发展、基层治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学习外,积极向网络电商、快递物流等领域延伸,不断掀起“头脑风暴”,着力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强本领。
二、立足“真”字践初心、担使命
扛牢使命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工作底线,该局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抓产业、谋发展、促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监测帮扶,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网格化动态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对全县农户开展40次风险排查,新纳入监测户193户599人,并精准采取帮扶措施、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抓项目带动,管好用好财政衔接资金,围绕入库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现已完工衔接资金项目125个、验收86个,资金支付进度达到94%。抓金融帮扶,加强信贷保障,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贷款227户1283万元,全力“贷”动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抓督帮提升,对标“十大行动”,建立每周调度、周四基层工作日、清单台账管理“三项机制”,实现自查体检、调研督导、比学赶超“三个全覆盖”,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突出“勇”字讲奉献、敢担当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该局党组积极响应号召,及时向全社会发出《关于驻村工作队、村组网格员、风险排查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全局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主动作为,在抗“疫”一线无私奉献。全体干部在“三无小区”秦东花园轮流执勤,守护社区群众生命安全;成立由12人组成的疫情防控支援服务队,支援富士莱小区核酸采样工作;2名中层干部主动请缨,连续7个多月驻守交通卡点。疫情当前,该局将重点持续掌握低收入户和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健康状况,对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全员每天利用微信推介“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全新品牌,做到疫情防控与巩固衔接“两手抓两手硬”。
四、紧扣“严”字知敬畏、守底线
干部作风好坏,事关乡村振兴成效。该局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六大纪律”和全县“十条规矩”,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形象。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8月份开展进行机关作风纪律大整顿,更加严格会议纪律、日常考勤、管理考核,做到作风建设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秉承“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理念,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大排查”走访行动,按照“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全方位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等排查,及时摸清和化解潜在风险,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践行“一线工作法”,形成局班子成员包联、全体干部包抓16个镇(街道)机制,定期与群众拉家常、送政策、解难题,做到干群关系“零距离”,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供稿/渭南市乡村振兴局 编辑/汪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