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两院”)正式开馆。河南省文物局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的文博数字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落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复旦团队历时四年打造的“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展览首次展出。
据了解,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位于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商都遗址考古公园内,是一座专题遗址博物馆,目标定位为综合展示郑州商城考古科研、保护历程、文化阐释的专业平台。博物院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展示了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遗址保护成果,让观众了解郑州商代都城建都背景、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城市生业百态及商代地域控制、城市生生不息等内容,感受商都郑州的文化魅力。博物院藏品丰富、种类多样,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充分利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技术等辅助手段,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内容,向世人徐徐揭开这座沉寂3600余年都城的神秘面纱,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脉。
与博物院开馆同步推出的“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展览,由复旦大学与郑州市文物局携手合作、精心打造的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文物活化利用的最新成果,展览时间将持续至今年9月8日。
展览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柴秋霞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历时四年精心打磨,以“文化、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呈现了数字艺术赋能文物保护与展示的新场景和新体验。展览通过提取文物中最具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代表性艺术元素和精神内涵,将深藏于雕画中的汉时元素转化为一个个别饶风致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沟通古今,让沉浸互动的表现手法消弭时代的隔阂,为观众重新诉说尘封千年的汉时故事。
作为河南省首个不可移动文物在博物馆展示的沉浸式特展项目,展览响应“数字化对历史文化资源活化”的号召,为展现中原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手段,为不可移动文物在博物馆“安家”提供数字化理念与具体实践。展览通过对河南郑州新密出土的部分精品汉代墓葬进行数字化展示,提取汉代壁画/画像石内元素进行复制展示或是多样化再创作,运用多媒体、数字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石头上的史诗以另一种形式为观众呈现强大的内涵与生命力。(文/复旦大学殷梦昊 编辑/崔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