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石泉县本草溪谷(中医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石泉县两河镇,示范园依托秦巴山区良好生态环境和中医养生文化,按照“保护地域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康养旅游、带动农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生态、休闲、旅游、康养”为主要元素,凸显“中医养生文化”,实现“养身、养心、养神”。园区以中药材种植、山野田园风情休闲、乡土民俗深度体验、原生态养生度假、健康生活追溯为主要功能,推动中药材种苗繁育和示范种植与初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中医药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着力绘就了一幅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图景。
一、以产业链贯通促融合,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石泉县两河镇的本草溪谷(中医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掘良好生态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推动生态与经济双赢。围绕打造中药材产业,建成千亩五味子标准化示范园,带动农户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营造中医药康养等多业态复合发展的示范园。推动示范园创建中,立足一产为基础,以中药材繁育种植为主导,向产前延伸开展良种繁育、农资供销等,向产后拓展加工储藏、产品销售、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互促并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二产为纽带,瞄准以中药材加工、特医食品为依托,将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由单纯的加工向生产、流通、研发、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产为引领,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千亩五味子、中药材产品流通销售、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和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产业,拓展带动康养调理、旅居度假、秦药论坛、科普研学为业态的三产,推动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二、以“生态+”促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示范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将“生态+”理念贯穿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道地品种推广、生态技术渗透、生态模式融入等途径,探索生态种养模式,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实现三产相互促进、同向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方面,本草溪谷中药材种植园区推广五味子、淫羊藿套种的生态种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绿色循环的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态保护、三产融合带给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依托生态优势,旨在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培育发展以森林康养、中医药大健康为主的健康产业,打造集医疗、养生、休闲、旅居、中医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使生态、健康、养生成为本草溪谷的鲜明标识。
三、以利益联结促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创新入股分红模式。随着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方法,采取以农户土地经营权、农户房屋、集体土地和扶贫资金等入股分红模式,共计流转土地1000余亩,获益农户110余户,户均收益4万余元,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多赢目标。二是完善农民就业联结模式。优先将农民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安排到产业组织和产业链中,带动农民积极参与融合发展,实现稳定增收。据统计,示范园带动本地农民就业600余人,人均年增收15000余元,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既能守得住家园、顾得上家庭,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三是发展订单农业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等农企产销对接合作共赢机制,与园区周边农民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统购统销订单合同,采取保底收购价的模式,鼓励农户发展五味子、山茱萸等道地药材,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订单+保底”的收购措施保障了农民预期收益。
下一步,石泉县将以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在绿水青山中绘就本草溪谷(中医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图景。(供稿/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辑/汪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