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首届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科技论坛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举办,论坛由该院联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办,依托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省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平台,以进一步加强文物现场保护学术交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促进青年文博人才成长为主旨。
陕西省考古院院长孙周勇对秦陵博物院同仁前来参加业务交流表示欢迎。孙周勇表示,该院与秦陵博物院之间一直以来保持密切的合作,希望两院能通过学术论坛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继续加强团队协作,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省考古院副院长赵西晨对科技论坛作了总结发言,他结合自己的文物保护工作经历,勉励年轻人一定要“想干事、能干事”,脚踏实地下硬功夫,同时要树立大局观,以促进行业发展为目的,努力发出文物保护行业的“陕西声音”。
本次论坛特邀嘉宾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以“多学科、多领域合作提升秦俑彩绘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为题,就秦陵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历程、已取得的成果、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方面发表演讲,并对秦俑彩绘保护、预防性保护、多学科合作、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来自主办单位的四位年轻学者结合实际研究案例,围绕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科学调查、保护利用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副研究馆员马珍珍的报告“陕西蒲城洞耳壁画墓的整体搬迁和展示研究”以陕西蒲城洞耳壁画墓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学科联合方法全程介入保护修复、价值挖掘、展示陈列各环节;结合图片、模型、3D漫游等辅助展陈方法,兼顾壁画保护和观众参观的目的;该项工作达到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赋存信息、提升展示利用价值的目的,为同类型墓葬壁画及大型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馆员杜维莎的报告“离子色谱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介绍了离子色谱技术并探讨其在文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的潜力,以秦陵博物院为例,介绍了离子色谱仪在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土遗址含盐量调查方面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离子色谱技术的优势与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馆员景博文的报告“基于真实世界监测证据的秦俑三号坑土遗址湿热老化研究”介绍了基于真实世界监测证据(RWME)的研究理念,通过分析秦兵马俑三号坑土遗址-微环境2021年度湿热监测数据,揭示其湿热老化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阐释湿热交换-耦合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馆员张亚旭的报告“黄沙拂去,真容重现--试论清平堡显应宫遗址出土彩绘泥塑的研究与保护”介绍了陕北靖边清平堡出土明代彩绘泥塑保护项目开展情况;田野考古发掘与现场保护协同互助,通过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彩绘泥塑进行现场调查,同时针对彩绘泥塑出土典型病害进行现场应急保护;该工作致力于探索考古发掘与应急保护的双轮驱动,为清平堡长城遗址公园的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础。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陕西考古博物馆,并进行现场讨论和交流。(供稿/陕西省文物局 编辑/汪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