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戒烟,千万别被这些误区给坑了
2022年06月01日   10:04 | 来源:人民网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生活中,大多数烟民并非不想戒烟,而是“拿得起,放不下”,戒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吸烟带来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巨大,已经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许小毛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烟草烟雾中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含有至少69种致癌物,几乎对人体的各个脏器都会造成损害。吸烟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吸烟的危害极大,但对于烟瘾较大的吸烟者来说,戒烟并非易事。许小毛教授表示,面对戒烟,很多人会走进误区,导致戒烟失败。


  误区1:吸电子烟安全


  事实上,电子烟不但会产生大量已知的有害物质,还会产生一些特有的新的有害物质,危害严重。吸电子烟可能会引发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甚至导致死亡。


  误区2:烟龄太长,戒了也没用


  戒烟没有年龄限制,任何年龄开始戒烟都能从中获益。戒烟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误区3:戒烟要慢慢戒


  一旦决定戒烟,应立刻停止吸烟。而不能以减少每日的吸入数量来逐渐完成,这样会增加戒烟失败的几率。


  误区4:戒烟会导致多种疾病


  戒烟后,一些人会出现戒断症状,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不适感,戒烟后14天内症状尤其明显,一般 1个月后症状消失。出现这种情况可就诊戒烟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误区5:吸烟可以预防肺炎


  这是完全错误的。吸烟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机制,反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因此,吸烟绝对不是一个抵御病毒的办法。


  误区6:被动吸烟不会危害健康


  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哮喘、肺癌、冠心病等,即使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排风扇、空调等通风装置的存在也无法完全避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文/闫妍)

(责任编辑:乔立)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