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信网讯(筱枫 杨林 )陕西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坚持把秦创原作为承载商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五个融合”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坚持与政企融合,优化创新环境。成立了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投入1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秦创原建设。制定出台了《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等文件。商洛市政府与西咸新区、西安交大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商洛飞地科创中心建设;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农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科技合作等7个合作协议。推动陕西锌业有限公司投资2300万元,与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陕西省锌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陕西环亚源环保集团投资120亿元,在洛南县建设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现已建成秦创原科创孵化基地2.4万平方米。推动商洛学院与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商洛学院·盘龙产业学院,并联合成立盘龙健康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秦创原秦岭健康医药成果转化示范园。商洛学院科创项目已于3月11日入驻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未来校政企三方将围绕清洁能源与现代材料、生物医药与绿色食品、康养产业与技术服务等三个方向的15个项目开展务实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是坚持与产业融合,提升创新能力。用好秦创原创新资源,全力推动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3+N”产业集群发展,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35项,组织80余家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40余家企业与高校达成了校企合作,完成技术合同交易1.74亿元。建立市级科技成果库,编制科技成果项目册,收录科技成果230个,并向全市技术需求企业推送。借助秦创原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中药材溯源体系,现已完成柞水、山阳两个县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组建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链接国家和省科技资源,加快推进秦创原(商洛)网络平台建设,提供政策解读、专家服务、数据分析、农产推广等多项服务。
三是坚持与人才融合,搭建聚集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主动争取利用近邻省会西安和宁商对口协作南京友好城市富集的科技和人才资源,通过建设“飞地孵化器”“飞地科创中心”,创新“校聘市用、校聘企用”模式,采取挂职、兼职、签约聘用、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一批“候鸟式专家”“周末工程师”为商洛所用,着力破除人才流动和技术引进壁垒。先后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共建人才联络平台13个。邀请陈发虎、张宏福、朱玉贤等院士开展“院士商洛行”活动。围绕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等重点产业,与西安交大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截至目前,引进硕士研究生138名、博士研究生5名,联合高校企业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柔性引进各类人才32名,组建秦岭特色生物资源研发和古代经典名方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2个。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150余人次。择优参加省级技术经理人培训,其中4人已取得技术经理人资格。开展技术经理人与高校、企业对接活动,签约成果5项。
四是坚持与金融融合,强化服务支撑。创新形式,通过举行省市金融机构助力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市政府先后与14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家市级银行与20家企业签订项目贷款合同或意向书,金额达62.98亿元,其中合同金额57.78亿元。探索科技创新融资多元化风险补偿机制,组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制定了《商洛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将3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前景光明的优质企业纳入资源库,作为“新三板”重点培育对象。
五是坚持与园区融合,推动特色发展。先后引进西安交大、西北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0余所高校在商洛各园区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建成省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0家。吸引2名院士、2名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1500余名科技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组织14家企业参与商洛创新创业大赛,并选拔4家企业参加了第六届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企业成长组三等奖、企业初创组二、三等奖各一个。引导和支持虎之翼、雷博光电等企业,通过“异地研发、商洛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供稿/商洛市政府办杨林 温振友 校队/陈维才 编审/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