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吴堡县文化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走进广场,原来这里正在举办第二届吴堡县非遗购物节暨非遗展示宣传活动。当天,来自全县16家非遗、传统特色手工艺代表传承人带来的手工空心挂面、老黑酱、工艺笤帚、柳编、玉雕和蚕丝被等吸引了众多群众的目光,大家纷纷上前挑选自己心仪的产品。

近年来,吴堡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抢抓全市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机遇,通过项目搜集整理、生产性保护、非遗传习活动以及制订非遗保护相关文件等工作,让全县非遗传承力量新起来、传播空间广起来、文旅融合潮起来、非遗产业活起来。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3项、市级6项、县级11项,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4人,县级非遗传承人32人。
积极开展非遗搜集整理
近年来,吴堡县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覆盖全县6个乡镇(街道)的104个行政村(社区),共登记项目36项,登记传承人及民间艺人213人,形成文字记录8万字,摄像记录25小时,拍摄照片1340张,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和传承现状,为深入推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先后出版了《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搜集整理编印了《吴堡唢呐曲牌》。
积极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
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由先辈手口相传至今,保留较为完整,一直是吴堡县重要的传统手工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受改革开放,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影响,手工挂面加工业一度陷入低谷。经过近年的持续保护,从2007年开始,县上出台政策引导、扶持挂面产业。特别是通过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亮相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让该项技艺的存续情况有所好转。目前,全县已发展手工空心挂面专业合作社18家,以手工挂面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公司5家,打造挂面小镇1个。挂面生产户由2007年的4户,发展为2021年的437户。手工空心挂面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积极开展非遗传习活动
吴堡县先后举办了两届非遗购物节,通过实物展示、艺术展演、交流互动、商贸交易、休闲娱乐等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利用春节文艺活动,在每年春节文艺展演中安排省级非遗项目吴堡水船,市级非遗项目吴堡转九曲、赶牲灵乡艺走廊,县级非遗项目吴堡过大年等活动传习。同时还举办“捏燕燕”(吴堡面塑)大赛、吴堡唢呐展演,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借助中小学兴趣社团活动,向中小学生展示和传授剪纸、手工面燕等非遗项目。成功将吴堡县挂面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申报为陕西省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就业工坊,在高家塄村打造了市级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传习所、在张家焉村建成市级《赶牲灵》与乡艺走廊传习所,建成各类县级传习所(传习点)12个,为非遗保护传习提供了阵地。
来源:吴堡新闻(文/曹育毓)
(责任编辑:张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