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诉讼品牌 尽显司法智慧温情
——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法院推广那顺调解法设立那顺调解室
2023年06月22日   15:36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内容摘要】


  2018年以来,扎旗法院通过对全国优秀法官那顺同志的调解方法进行总结凝练,形成“那顺调解法”。那顺同志的调解方法是经过十多年的沉淀、打磨逐渐形成的,早在2007年,扎旗法院在案件评查中发现那顺同志所有案件均以调解方式结案,并发现他对调解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于是号召全院法官干警学习那顺同志的调解方式。


  【关键词】那顺调解法、那顺调解室


  【背景与起因】


  巴雅尔吐胡硕位于扎鲁特旗最北端,素有扎鲁特旗“北大门”之称。法庭辖1个工业园区3个林牧场4个苏木镇56个嘎查,总人口4万,总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南北长达100多公里,几乎是全旗总土地面积的一半。2005年,组织任命那顺法官担任巴雅尔吐胡硕法庭庭长。2007年,时任扎鲁特旗法院院长沈明元到任不久,在一次交谈中询问那顺法官案件办结情况,那顺同志称所有案件均调解结案。沈院长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做到百分百调解难度太大,其中可能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于是对当年那顺法官调解结案的案件逐一进行了审查。审查后发现所有案件确实均以调解方式结案,并从案件审理笔录中发现,那顺对调解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这就是最早那顺调解法被发现的过程。


  【做法与经过】


  2011年,分管副院长高晓飞与时任院长张志宏在提炼总结“巡、立、审、执、教”一体化长效办案机制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第二次深度挖掘,认为那顺法官这种情法并重的调解方法在巡回审判工作中应该被广泛运用。2017年,那顺荣获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后,在全市法院掀起学习那顺同志的热潮中,时任院长杨革华认为学习那顺扎旗法院应该先行一步,要设立“那顺工作岗”,让那顺同志的精神和方法得到传承和发展,于是开始第三次组织挖掘那顺调解工作方法。2018年7月,自治区高院杨宗仁院长莅临扎旗法院调研指导工作,在交谈中,杨宗仁院长要求要把那顺同志的调解方法提炼加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法在全区法院系统中推广,让更多的法官学习那顺,树立调判结合的工作理念,妥善审理民商事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审理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当前,那顺调解法被总结精炼成4句话80个字,即“换位思考缓和对立矛盾,将心比心增进心理宽容;释法明理阐明诉讼风险,调判比较促动利益衡平;因人而异注重主观感受,后果推演引入亲情教育;类案说法寻求调解契机,情法并重平息矛盾纠纷”。2023年,立足于基层社会治理及诉源治理工作,现任院长通拉嘎要求继续发扬“马背法官”精神,持续推广“那顺调解法”,在此基础上,扎旗法院整合现有多元调解工作,形成了“那顺调解+”融合体系,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构建融合解纷体系推动诉源治理、以类型化纠纷调处破题诉源治理、以调解理念方法助推诉源治理的“三位一体”格局。


  【成效与反响】


  为了让“马背法官”精神永驻扎鲁特山地草原,扎旗法院在六处法庭投建了6个那顺调解室,制作象征“倾情调解、构建和谐”的调解标识,努力打造富含民族特色的“那顺”司法诉讼服务品牌,号召全院法官干警用“那顺模式”为民服务,用司法的智慧与温情守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扎旗法院大力开展调解工作,通过综合运用那顺调解法,全院年均调撤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19年8月16日,内蒙古高院举办“全国优秀法官”那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那顺同志作报告并详细阐述那顺调解法。2019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超级大V法院行”活动,对那顺先同志进事迹进行了深度跟随报道,“马背法官,正是御风‘播法者’”系列报道累计传播达1.2亿次,充分展现了通辽法院系统法官良好形象。2020年5月,共青团中央举办“让青春为祖国绽放”网上主题团日活动,自治区高院拍摄的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争当新时代马背法官的《马背上的法官》短视频在团日活动上播放,书写了通辽法院系统年轻干警传承马背法官精神,寻找新时代属于自己的“马背”的故事。2021年,那顺拍摄了百集记录微电影《初心》,充分展现了内蒙古草原上默默奉献、无私忘我的人民法官形象。


  【经验与启示】


  一是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把各类纠纷化解在无形之中。二是对基层法庭司法审判工作中仅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具备了渊博的法律知识也不够,还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对牧业知识耳熟能详,处理案件才能得心应手。三是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在院党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探索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三调联动”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主动与司法行政机关协调,妥善解决了许多矛盾纠纷。四是针对法庭辖区的多数蒙古族群众,那顺法官带领全庭同志用蒙文制作卷宗,书写判决,还编写了蒙文版诉讼须知等,这个方式不但保障了蒙古族百姓能读懂文书,还让他们更认可了法庭的工作,一下子解决了很多百姓的实际问题。五是在2007年,法庭开发配置了一整套蒙语诉讼软件。当事人的起诉状、答辩状等诉讼材料根据本人意愿可全部使用蒙古族文字,为当事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保护了蒙古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诉讼的权利。六是“那顺调解法”及其蕴含的调解理念符合当前法治思维,在大力推广“枫桥经验”的当下,“那顺调解法”与其拥有更多的共同点,必将为诉源治理工作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语】


  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将那顺同志多年的办案经验总结凝练,汇聚成了“那顺调解法”。经过扎旗法院人的努力,随着对“那顺调解法”广泛传播、“那顺调解室”的持续建设,马背法官那顺同志的经验、技巧正向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向发展。“那顺调解”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诉讼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再不断扩大。


  扎鲁特旗人民法院致力于将那顺调解这一理念发扬光大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服务人民,更好的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更好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智慧与温情。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讯员:张建军】


20230617012019131.jpg

(责任编辑:林君斌)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