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由民间来,旧称“楚曲”“汉调”等,历史悠久,是楚地的文化集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近四百年历史。它以南北文化相融为著,开板腔体、弦索“皮黄合奏”之先河。其艺术体制完善,明代中期即广泛传播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徽班晋京,班是徽班,调是汉调,史称“徽汉合流”,为我国最大剧种——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其他“皮黄”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汉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汉剧唱腔优美,曲调丰富,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西皮腔刚劲有力,高亢奔放,二黄腔缠绵细腻,柔和委婉,均有丰富的表现力。
汉剧角色分体系十分成熟,有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行有其系统规范,且范式精细分明,四功五法技艺独到,囊括各种类型人物。
汉剧传统剧目繁多,号称“八百出”,汉剧采用中州韵、湖广音和武汉一带的地方官话为舞台语言。汉剧音乐伴奏由丝弦、弹拨、吹管和打击乐组成,俗称“文场”和“武场”。
汉剧身段静有雕塑之美,动有舞蹈之妙。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形式上夸张,表达上含蓄,带有较为明显的水陆生活气息。
优美的汉味声腔;特色的鼓弦伴奏;传统古老的服饰和唱、念、做、舞的表演,展现出魅力独特的汉剧艺术。
2006年5月,汉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