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形得名美食缘,
浇头风味惹人馋。
闻喜花馍姿质秀,
稷山贡枣比蜜甜。
凤凰谷地观社火,
黑泥洗浴养容颜。
伍姓湖上赏鱼肥,
鹳雀楼头览云帆。
晋南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汉族传统面1食。其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故名。在中国华北地区,猫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样作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多作为点心和小吃食用。
历史文化
猫耳朵是晋南(山西运城,临汾),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南,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猫耳朵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晋语区,如山西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张家口等地,这种面食很常见,在当地被称为“圪坨儿”。在关中也有类似制法的面食,称作“麻食(马齿)”。做法是用白面、荞麦面等和好后,切成小块,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后捞出,浇上菜或卤等食用。因形如猫耳,且由于晋语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涩难懂,因而也被称为“猫耳朵”。在一些地区也有用莜麦制成,蒸熟后食用。莜面有独特的风味,较白面不易消化,所以抗饿。
本网编辑:李俊 投稿邮箱:kxdblj@163.com
(责任编辑:夏县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