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祭后土晋地游,
吟咏秋风壮斯楼。
汾河素波潺潺下,
黄河泥沙滚滚流。
西望韩关史记远,
寒食介子弃封候。
东峙稷山贡枣脆,
背后盐晶贵似油。
草木飘落行归雁,
故地情深再抬头。
注:后土,指后土祠;
彻,指汉武帝刘彻;
秋风,指武帝赋《秋风词》
史记,即《史记》。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位于古河东郡汾阴县,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宽0.73米,行草阳刻,笔划凝重,体态端庄。二层的一块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高0.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
本网编辑:李俊 投稿邮箱:kxdblj@163.com
(责任编辑:夏县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