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浅显的认知是用笔墨书写文字,其实书法蕴涵着渊博而深奥的学识,因书法讲究的是传承于突破,沿袭历史却又超越古人,是在形意间遥望艺术的魅力。书法对我而言只是一种观赏,每当读友人的书写作品,仅凭借着感性和认知,很难观其貌而释解书写之间的艺术价值。走进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始终怀着欣赏与敬意,很难用挑剔的目光去寻找不足,因曙光先生以军人的视角解读传承,在践行着书写艺术的旅程中,那种对书写创作的执著,常常让我感慨而心生默契。许是天性有着对军人敬重的情怀,喜欢阅读他的书写文字,极尽可能感知作者书写空间中的韵味,倾听属于军人情怀的艺术精神,去触摸和享受着那种来自军旅生活的旋律。
走进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感受到那种如笔锋利剑般的劲力,似乎让墨迹游走在征途中的坚毅。那些横竖点转的笔触容纳着军人的理念,朴素而鲜活的书写风格裹挟着直爽与情怀,涌流着作者张力而韧性的痕迹。我于曙光先生相识而往来,缘于他书写独具个性的牵引,作者笔力功底深邃精湛,探新而不花样,墨风狂涨却不造作,学古转形变又自然流畅。曙光先生的书写风格有自己的特质,在他的精神世界对书法艺术追求实属可贵,假如我们都有曙光先生对书法的坚韧,像曙光先生一样对文化的关注,从书写历程反思艺术现状,拷问书法探求异变的浮躁。相信我们的书界会少着许多江湖,我们的书家们会自觉有一种健康的价值观,会增进艺术领域的传统意识,本能着去维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果你走进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用心去阅读一位军人的书法作品,用鉴赏的心态感受文字间流溢的率真,相信会有着别样的敬重感。
书写讲究一个法度,同时尤为重要是文化的传承,法度只是一种技艺,传承才是民族文化之魂。从甲骨钟鼎、篆隶楷行草,至唐宋书体演变创新,尽管在技法与气韵各显百家之长,而在书体的综合运用却存续着薄弱。曙光先生以自己之长,综诸体之优,自立一体,其书写独特与美观性,清晰而标准的风格,看似行草却又如隶楷,貌如唐宋风骨而又变异间尽显张扬。书写风格有法而无法,书体刚柔与粗细并行,虚实与黑白间裹挟着意韵章法,形成独具匠心的美感。
书法自古而今延续的是民族文化,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多以浓淡表述,力求墨迹超越历史,探索布局形式变化,虽似白描却不追随潮流,品读起来有一种舒美之感。许是曙光先生军旅生涯之历练,他的书写风格给人以震撼与展望,让人回旋在苍劲与柔韧间,从理念意韵到文化意识,彰显着民族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价值,以及思辨与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书写之意在于规则而又不僭越法度,创新却不流入怪异,超越又收放在自然流畅间,书写在于勤勉而又弃舍重复,布局在于恒古却避开繁琐。曙光先生的书写创意与复古兼容,守旧与超脱并行,形成着自己独特书法创意风格,让书写形式在奇妙与理性间游走,表述出书法态势的一种新格局。
走进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你会体味出那种浑厚的底蕴,感知到雷厉风行的率性,似乎听到军旅中特有的铿锵有力回音。尤其触摸到那种带着鲜明个性的笔墨态度,在传承与进化间的笔法实践,让笔锋在张扬中传递着一种精神。从书法空间看曙光先生磊落的性情,在书写痕迹中读懂作者难以掩饰的观点,书界领域学术传承与江湖游戏乱象丛生,区分好和坏的尺度是美与丑。而评判曙光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专业书家倘或是无常识的观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道舒展的风景线。
在曙光先生书法空间徘徊,似乎有一种新的释解,那种不在意形式上的沿袭复古,无所谓评判中的夸张与超越,而是作者对书写理念与僭越的界碑,让心底的回音随字符流泻而放飞。品读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读他的书法你会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惊喜,你会品味他的知识阅历,测量文化积淀的厚重。他的每幅作品都属于人生历练的语境,从笔墨形式或文本解读,无论浓淡阔静都蕴涵着浓重的人文情结,流泻着军营里的生活写照,阐述着作为军人的强劲与希望。从书写词句的引用到挥洒中的豪放,展示着历史尘封的回望,裹含着民族文化的寻根,在学术与创新的包容中,给书界带来一种探索与启示。
走进曙光先生的书法空间,不可否认作者因探求书写上的创新,表现在形式上会有少许的遗憾,有时尝试突破固化的书写围墙,会影响着表达上的成效。让立意新颖有气度的作品消减质感,但不影响走进作者精神空间时,带来那种超越书法艺术本质的享受。
在书法空间捕捉作者灵魂的光斑,是阅读曙光先生作品的目的,正如作者所言:“中国是书法的国度,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最具传统、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传承至今,流派纷呈,光彩夺目,汉字书写早已成为一张中国名片”。所以解读曙光先生的书法作品,权当是作者递给你一张舒美而独具个性的名片。
杨曙光艺术简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68年生于河北邯郸,1988年考入陆军导弹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现就职于军委机关。(作者:乔维/中国书画影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