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奉献远方 ——记上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东源道班养路工刘国文
2023年06月19日   09:47 | 来源:中国文信网

  有句歌词写到: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


  在罗霄山脉赣湘边广袤大地,在纵横岐山栗水的通衢道路,有这么一位普通劳动者,他平凡亦英雄:


  他既是一把十字镐,将一辈子的使命嵌入关山漫道;他又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用坚守托起公路巨龙,平坦蜿蜒、伸向远方……他就是上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东源道班养路工刘国文。


  一把十字镐,一辈子的使命


  “养好路,做好人。”这是父亲对刘国文的嘱托。


360截图20230619095840218.jpg


  刘国文从小跟着父亲在公路上摸爬长大,儿时的刘国文就有一个“公路梦”。1986年,年仅17岁的刘国文从父亲手里接过十字镐,成为一名“路二代”,在公路上一干就是37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公路事业。


  参加工作以后,他被分配到东源道班,当时管养的道路还是砂石路面,养护工作异常艰辛,每天与灰尘、泥水、汗水为伴。当时责任路分到个人,刘国文年轻气盛,积极向前辈学习养护基本知识后,自告奋勇挑选了养护难度最大的一段路。


  据老职工回忆,刘国文初来养路队时,由于年轻,没干过什么重体力活,刚参加工作就埋头苦干。一起吃饭时,同事发现刘国文夹菜不稳,忙问他怎么回事,他把手掌摊开,大家惊呆了,原来他手掌上布满了血泡!他用针把血泡挑破,变成了茧,时间一长手掌上就布满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养路人都知道十字镐是最重、最累人的养护作业工具,只要哪里有挖补坑槽、整修路肩、铲除油包等最累人的活,刘国文总是第一个挥起十字镐,出现在那里。


  刘国文每天起早摸黑,扫砂、填补坑槽、清理水沟、整修路肩,尽心精心、脚踏实地地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好评。长年在路上工作的他,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的日常写照。


  2008年刘国文担任东源道班班长。为了使公路保持完好状态,他带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解决养护技术瓶颈,提升公路服务水平,提高公路服务质量,确保公路畅通。


  一有任务,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次汛期抢险中,由于一道涵洞堵塞厉害,造成路面积水严重,影响道路畅通,给车辆带来安全隐患。刘国文心急如焚,冒着大雨一下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奋力清理涵洞垃圾,队员们看到他带头作业,也纷纷脱掉长裤,跳入水沟与他一起疏通涵洞。这样的事发生在养路工身上司空见惯、微不足道。正如刘国文自己说的那样:“这有啥稀奇的,我是做事的人,做体力活的,这是我的工作,我不跳下去谁跳下去。”


  2010年7月,刘国文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凭着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将务实的作风熔铸于行动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赞誉。


  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


  刘国文扎根基层三十余载,爱岗敬业、平凡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刘国文先后在东源道班、福田道班、320国道、赤山道班、金山综合养护中心等地工作,当过养路工、道班班长、养护车驾驶员、洒水车司机。


  一路风尘,一路奉献。在福田道班时,单位见他工作务实,肯吃苦,有意把他培养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当时道班的养护车还是小四轮拖拉机,刘国文每天提前来到道班,把车辆加好水,检查机油、刹车、方向等,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不耽误当天的工作。尽管他是一名驾驶员,但每次外出养护作业,他一下车就立马拿起工具和大家一起干活。


  由于工作需要,2013年他的岗位从道班长调整为普通的养路工,他没有抱怨,任劳任怨,依然保持着养护初心。2016年,金山综合养护中心急需一名洒水车司机,单位立马想到了刘国文,认为他开车技术好、做事稳当,但同时也考虑到他来金山上班,每天要奔波将近30公里路,比起在他家门口的东源道班要远多了,但一时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下调令吧,我服从安排,大不了每天多花点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就这样他又无怨无悔地来到了金山综合养护中心,成为了一名洒水车司机。


  刘国文也确实没辜负领导的信任,他驾驶的车辆,驾驶室里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每次出车前他都会围着车辆走一圈,检查车况,下班回来车停好后就是洗车、再次检查车况,发现问题能当天处理好的绝不拖到第二天。


  2020年由于养护工作需要,他又调回东源道班做养路工。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不给单位添麻烦。妻儿没有工作,全家的开支都靠他一个人,有人提出让他找单位安排儿子做临时工,他拒绝了,并且不许任何人再提。


  最后一班岗,轻伤不下火线


  作为一名54岁的老职工,刘国文即将要退休了,他依然坚守在养护一线,站好最后一班岗。


  大家知道他有高血压,经常劝他不要这么拼。他却从不向组织提要求,只说:“轻伤不下火线,把路养好了,心里才舒服!”


  去年7月,炎暑热天。刘国文收工回来,在道班院内清扫时突然晕倒在地,同事们赶紧将他移到阴凉的地方。刘国文清醒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把没有清扫完的地方清理干净。第二天他照常上班,没有去医院。后来他的眼睛肿得越来越大,医生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脑萎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医院住了几天院后就回道班了,并出色完成养路护路的工作任务。


  今年东源道班调整了新班长,为帮助新道班长迅速开展工作,刘国文利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新道班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下班以后,刘国文依然保持着上班时的习惯。但凡看到路边有障碍物,他会赶紧停车清理。


  爱路护路已经变成了刘国文的一种习惯。他一直说自己没有什么事迹,每天做的都是重复的工作,并不觉得自己和其他同事有什么不同,面对荣誉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数十年如一日。刘国文坚守初心、攻坚克难,用热爱和奉献、责任和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公路人精神。(许洁)


(责任编辑:徐昀超)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