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福同惠(二十)
2016年08月14日   08:39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冯建国

  第五章 福同惠与猗顿善举(3)

  有句俗语,叫做“秀才造反,十年难成”。当然造反这行当是涉及到舞枪弄棒的事情,秀才们遇事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是坐失良机,即使有时候偶然得了道,也会很快丧失殆尽。历史上的王莽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不过秀才是读书人,一旦经了商,就应算作是儒商,而历史上的儒商多讲诚信。所以作为儒商,至少是少了许多一般商人的那种欺诈、甚至是坑蒙拐骗的行为。因为他们更多看重的是名大于利,用运城的方言来说,就是“惜钱更顾脸”。

  秀才既然都是如此,何况创办福同惠的吴掌柜更是进士出身,比秀才更懂儒商的价值。在他看来,宽容是孝的一种稀释与扩散,是一种和谐人际关系的深刻体现,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内在精神。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地发展进步,永远不变的是人们的孝道,是人们对社会的诚信与奉献。

  当初吴掌柜遇到刘姓小伙子时,是否就是如此思辨,现在已无法查证。或许吴掌柜当时也没有顾得细想,只是出于孝道的本能,或许是作为产品发展的一种战略眼光和促销手段。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不论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作为福同惠的文化内涵能够长久的延续下来,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实就已明确告诉了整个世界的答案:文化是产品与企业的生命力。

  当然以孝起家,用善传世的理念,也许只是福同惠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因为一个企业,即使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店铺,若要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仅靠一时的“三板斧”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创办的激情过后,需要的是管理和经营的理性,而理性会迫使人选择对利益的信任,却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和点子。现在看来,在宗法思想盛行的封建时代,我们中国人的世俗传统思维,当然还是最信任自己的家里人,这就难怪吴掌柜在福同惠走向正轨后就立下家训,

  即:“福泽同享,润利通惠。”而且商号是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

  对于这一点,我们本无可厚非,因为用现代人的理念去衡量200年前的是非曲直,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的选择。在当时的中国封建世俗社会里,人们所追求的正所谓非名即利,所以在离开土地之后的人们,其归宿无外乎两个,一个是到皇权机构里谋取一官半职,以皇粮赡养家小;一个就是到集市里创建一个商铺,赚取银两以光宗耀祖,从而摆脱离开土地的困扰,福同惠的诞生,就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脚。

  (周建设 推荐)

(责任编辑:周建设)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