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德苴胜景花鱼洞
2019年08月24日   16:41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离弥渡德苴乡政府东北约9公里的峡谷中,绿树如荫,山花遍地,鸟语声声,山环水绕,崇峦起伏、曲径通幽,独特的地理环境锻造出了一方胜境——花鱼洞。


花鱼洞

 
  花鱼洞,虽不是那样的闻名遐迩,那么的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然而,凡是游览过花鱼洞、领略过它的神奇魅力,投身过它怀抱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赞美它,念念不忘它不同寻常的好、尘纤不染的静和超凡脱俗的美。有人曾戏称,朴实无华而又妩媚动人的花鱼洞,安安静静地依偎在崇山峻岭的峡谷间,就好似天生的一对情侣。细细思量,此比喻倒也不落俗套。一座山涌出两股水,形成俩龙潭,一条小河从中流过,河之南谓曰公龙潭,公龙潭流出的水流量较大,有大木桶粗,清澈如镜,饮之甘冽无比。河之北谓曰母龙潭,母龙潭流出的水是浑的。两龙潭似情侣隔河相望,流出的水一浑、一清,没有比这更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了。


花渔洞景区效果图

 
  花鱼洞之美,美在传说。母龙潭流出的水也是清澈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到花鱼洞赏鱼的人,看到潭里游着的鱼无论大小,他都说太小,龙王大怒,于是伸出龙爪吓死了赏鱼人,不想震怒之下,龙爪伸得太猛,山石被震塌下来,堵住了母龙潭大半出水口,自此之后,母龙潭的水就变浑了。花鱼洞的鱼原本不“花”,在很早很早以前,一个走夷方的商人途经花鱼洞,被花鱼洞的美景迷住了,不禁东看看,西望望,待赏完景后,时已过午,肚中饥饿,埋锅做饭。看到龙潭里游来游去的鱼儿,抓了一条煎了吃,味道奇美。商人又贪心的捞起几条鱼,放在锅里。只见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瞬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瞬间而至,那些煎了一面的鱼,趁着雨水,跃回潭中,商人则被雷电劈死,潭中的鱼从此成了受龙王庇佑的“神花鱼”,谁要是吃了就会遭雷劈而亡。传说告诉人们一个至善哲理“人心不能太过贪婪,人在做,天在看”。
 
  花鱼洞之美,美在和谐自然。千百年来,花鱼洞始终保持着纤尘不染、朴素自然的风貌。那清澈诱人的公龙潭,那浑水花鱼游的母龙潭,好像是碧玉琢成的“如意”,龙潭峡谷青山逶迤,远近相叠,尽显生态自然之美。四周山峦起伏,翠岗连绵;林木葱笼,鸟语花香。花鱼洞就像不加修饰的山村俊男、不施粉黛的傈僳少女,自自然然、落落大方,时时处处呈现出质朴的和谐自然美。游览花鱼洞,看水波粼粼、鱼儿悠悠,听鸟鸣声声、木鱼唱晚,的确感受非凡。车行山中,峡谷宽宽窄窄,忽而似到尽头,无路可走;忽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云阔天长之处,有绮丽风光迷人;山穷水尽之隙,又忽现柳暗花明之景。天然无雕饰的自然之美,令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顿觉心旷神怡,疲惫尽消,神清气爽。
 
  花鱼洞之美,美在神妙莫测文化底蕴深厚。母龙潭大且深,水流混浑,可乘坐小船深入洞中探奇游览,隐约可见鱼游;公龙潭清泉涌出,水流清澈,鱼小。传说是因鱼大吓坏人,观音老母用石将大洞堵塞,不让大鱼出来。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公母龙潭建有龙祠各一殿。每年正月初八举行花渔洞庙会,当地傈僳族穿着民族盛装、奏响傈僳族乐器,载歌载舞,民间歌手在山崖旁相互对唱,小商小贩也从各地赶来,各色小吃摆满道路两边,来自三州四县的游客、香客们聚集花渔洞听歌对调祈福赏花鱼,人们尽情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虔诚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
 
  花鱼洞之美,最迷人的莫过于一个“绿”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洞”中之水终年常绿,溶洞深处绿得发幽,显得神秘莫测;浅处绿得透明,潭中花鱼尾尾可见,“皆若空游无所依”。微风拂过,波光层层迭起,如一匹绿色的绸缎在颤抖,青山倒影,好似在绿色的镜面上滑行,令人心醉。花鱼洞的周边,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民心似乎亦充溢着荡涤了世尘的绿色。遥想当年,一个“神鱼”的故事传承至今,让花鱼洞永保青山绿水。而今,花鱼洞滋养着的德苴乡的质朴民众,正以辛勤劳作开发并保护着花鱼洞,古朴的民风、淳厚的德苴南山傈僳文化,仍是这里除了龙潭山色美景之外,为世人称道的另一大特色。每年的花渔洞庙会,在保护花鱼洞自然生态和谐的前提下凝聚着人气。
 
  “混混源头水不息,古洞花鱼境清幽,悬崖峭壁千古永,青翠岗峦万纪留,佳木苍天幽岩石,野花匝地秀巅头,近访桃园避暑地,赛过巴陵岳阳楼。”这是虎市乡人题诗对南山情侣花鱼洞的赞美。去年以来,随着油路的通车,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花鱼洞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青睐,弥渡县正在加快德苴胜景花鱼洞旅游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美哉,弥渡南山!美哉,德苴胜景花鱼洞!
 
  
作者简介:


 
  余述祥,1955年生,男,汉族,云南弥渡人,文化管理及文化工作者。长期从事政府文化、文物、图书管理工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具有一定造诣,主持主导弥渡花灯、弥渡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有关政府文化管理的论述,被国家行政学院博导、教授收为专著案例。喜欢文字,有数十万字的论文、散文、小说、诗歌作品发表于国内主流报刊、杂志媒体、网络平台。退休之余用文字书写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

 

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