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让中国武术不要再去“喊打”了
2018年09月09日   14:07 | 来源:中国发布网

王岗教授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是国粹中的国粹。它与艺术勾连,它与戏曲牵手,它与书法同源,教育教化价值和功能陪伴着它成长,安全健康价值和功能助推它旺盛,文化意蕴深邃强化了它的生命力量。动静起落间它展示着音符的魅力,举手投足间展示君子风范,收放自如间蕴含着人的品行。然而,在当下自以为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却常常听到“打、打、打”的中国武术咆哮。这显然是与中国武术的本源力量、价值意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武术具有保护生命安全的价值和功能,但这一功能的存在是建立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前提下的,而不是“蛮横”和“无奈”的“一切皆可打”的代表。那种只讲“打打打”的人,尽管有其自身的用意和目的,但时下文明社会环境下的武术之功能和价值,更应该指向的是“武以化人”“武以为人”的价值弘扬。
 
  “学武以能打,学武以能够打胜”,在我看来那是一些人的追求,今天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一点就如同书法被涂鸦一样,那是个人兴趣和表演。但如果仅仅把习武看做是一件获得“能打”和“能够打胜”的路径,那就成了一件蹂躏中国武术的行为。甚至是在一些公共平台上,大众媒体上大肆宣传此类行为,应该说更是有失公允和极其不妥的“勾当”。这种行为是对中国武术无知、无识的表现,是对中国武术不敬、不礼的行为,是对中国武术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肆意践踏。更是对广大青少年习武目的的颠覆性误导。
 
  中国武术不是以“打”和“战胜”为唯一目的的身体行为运动,尽管今天演变而来的现代竞技武术对抗“散打”和“推手”,在某种情境下具有“打”和“战胜”的意义蕴含,但那是建立在“竞技体育竞赛原则”上的“比赛”。这种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竞赛,其真实在我看来它还不是所谓的“打”和“战胜”,而是一种竞技性“比赛”。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比赛”不是“打打打”,更不是乡野赤手空拳的“约架”之“打”。
 
  时下所谓的网红之“能打”、“能打胜”的行为,在我看来那是一些人被商业蛊惑的行经,是猎奇上位的伎俩。还是那句我曾经多次说过的话:中国武术是一种“用”的技术,这种用的技术,是在你生命受到威胁,财产受到掠夺的时候,可以自然迸发出的“打”的技术。不要再贬评中国武术的“不能打”,那是你没有见过和感受过中国武术“打”的威力和“打”的震撼。这只能说明你对中国武术的了解还少的可怜,还懂得的太少。也许你看到和学到的中国武术还很肤浅,还不真实。不要把“体育化”的武术,当做真实性的“中国武术”来理解,来比照。“体育化的武术”更多地价值取向来自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应该说它是很少取自于“传统武术”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内容。它的修炼是按照“安全第一”为实战格斗原则的,它的演练是按照“竞赛规则”为标准指南的。它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说是与乡土社会中的“中国武术”是大相径庭的。
 
  因为,乡土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武术,尽管是从“人与动物、人与人”的生命保障的搏击格斗实用中产生,但它的进化和发展却是在“安逸”的乡土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得以提升的。这种提升就是将“野蛮”“血腥”的“打打杀杀”之技术,化为了一种“有打杀”之意,却“不打杀”的身体文化。将“打杀”之技法和用法,隐藏在了身体行为的“优雅之中”,成就了中国人将“打杀”之野蛮的身体行为,完美进化为了一种“文化比技术更重要”的文化形态-----中国武术。
 
  所以,让武术不要再去“喊打”了,要让中国武术回归到文化的本源中来。让我们对中国武术的思考多一些“文化”意义上的思考,少一些“格斗”价值上的评估。今天看来,我们还需加大和强化对中国武术的真理挖掘和宣传普及力度。让社会大众能更好地认知中国武术。同时,也应该对社会上哪些恶搞中国武术的“人”和“事”,采取引导、制裁的措施和手段,并以极大的胆识和决心治理好中国武术所生存的环境,还中国武术生存所必须的清朗天空和青山绿水。
 
  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打”和“战胜”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要义所指。“习武练拳”是在孙子思想“修道而保法”的意义统领下,所进行的一种维护和保障生命安全意义的“一种身体实践活动”。它讲打,它用打,但它更是一种助力个体身体强壮的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助力个体成长教育与教化的方式与途径。它的打、它的用是受限的“打”和“用”。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他所追求的“打”与“用”的最高境界。
 
  也因此,在我看来:苦练武术者不为“打”,研修武术者不讲“打”,终身无悔者不问“打”。“打”是武夫之举,“打”是野蛮之行。让中国武术陪伴左右,成为我们生活的内容,实现“助力人的成长,携手健康前行”的目标,才是中国武术文化新时代所应该标榜的优秀价值和功能所在。
 
  中国武术是一种“表面野蛮”,实为“中规中矩”,而内在更取向和追求“矜持儒雅”的君子文化。它之所以能够传播千年而不坠,意义着实应该在此。“喊打”的人一定不懂中国武术,“要打”的人一定是一介武夫。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