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武在“德立”,武在“文厚”
2018年12月12日   14:34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中国武术的发展今天走进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观现状,创拳者、立门户者大有人在,练拳者、会几招者多如牛毛。但“为何创拳”、“为何练拳”、“如何练拳”,却在这些大有人在多如牛毛的人群中,显得那么零乱和自负。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创拳者和练拳者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在一种激情四射的社会环境中,应景着这一美好时代,过着“自以为是”的“真空状态”的“武学生活”。诸不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奥秘,并不是“会”就可以“创造”的“东西”,并不是“能”就可以“会耍”的“东西”。
 

  中国武术有其厚重的理论基石,有其缜密的技术体系。这一点,就如中国书法在国人中的表现:“会写字的人很多,能够成为书法家的人却很少”一样。时下的中国武术乱象,就如同时下书法界乱象的“丑书满天飞,怪字到处飘”一样,的确到了必须重新认知和反思的时候了。
 

  造成如此混乱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因素则是来自我们这么多年对中国武术大众化推介时“体育诠释”的作用使然。所以,在很多练武者的心灵深处,中国武术就是一种类似于体育运动一样的身体行为。它应该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存在,影响其优劣的内在原因,充其量就是体育运动所提倡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诸多要素在起作用。所以,导致了很多一部分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完全“归化”于“体育”和“体育运动”之中。
 


王岗教授应邀参加交流培训会议


王岗教授在指导
 

  诸不知,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体技术体系”,这是产生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行为模式”。这两种的“不同”,不只是行为上的差异,更多的是思想和精神的差异。众所周知,西方人有自己的记录书写,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记录书写,但西方人没有把他们记录书写演变成一种艺术的书写,而只有中国人把记录的书写演化为一种书写的艺术。
 

  这不是书写记录本身的作用,而是中华文化作用和侵染的结果。把“书写”变成了“书法艺术”,它需要的是另外一套“理念、思想、精神”的驾驭,而不是书写简单功用所能够“控制”的。“书法”就有“废纸三千”和“秃笔两百”之说,武术也有“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警言。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它昭示着中华文化的核心“机密”在于“潜心的踏实”,在于“默默的践行”,这是一种精神的坚守,不是利益的驱使。所以可见,只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日三练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中华文化真谛获得之人。那种只“会练”、只“会写”的人,一定不会成为“武术家”和“书法家”。中国武术的高峰攀登,需要厚重的中华文化做积淀,需要丰盈的中华文化来滋养。只有体育理论来指导的“中国武术”一定不是中国武术的全部,一定不是中国武术的真实。“中国武术加体育”的做法,我们不反对,但只做这种加法的做法,今天看来是万万不可提倡的。因为,武术之所以称之为中国武术,其核心指向则在于“中华文化”的作用使然。所以,我们应该谨记:武在“文厚”。
 

  成为“家”和想要成为“家”,不仅要将“武术技术长在身体里,站在心灵里”还需要习武之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这一点在众多的武学大师那里,早已成为了我们的楷模。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对于习练者而言“德立”才是他最为显耀的智慧光芒。书法有“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而不贵也”(苏东坡语);“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诗词有“诗与人合一”“诗品处于人品”;习武者也早就有“武以德立,未曾习武先修德”的警言。等等这些都到处了中国文化技术、艺术与人格修炼上的完美统一关系。所以,简单地用成绩来评判,用胜利来考核的“中国武术”相比是“德”的评价来看,着实是一件“弃本求末”的行为。
 

  在这里我很赞成“书如其人”,“艺如其人”的说法,“武如其人”也应该成为我们评价“武者”的一种至上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对于习武者评价,人品具有一票否决权。练的再好,人品恶劣,也是徒劳。这一点在一篇《也谈书如其人》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所以学艺先学做人,人正心才正、笔才正,只有技与道的完美统一,艺术与人品的交映生辉,才是一件作品长流于世的前提和保证”。同理,武术人的贡献不在你创造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在于你创造出的东西是否是建立在你的高尚人品和人格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谨记:武在“德立”。
 

  总之,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而言,今天我们可以改变其单一和固化的存在形式与形态。但唯一不可以变的是涵养其形成的“文化养分”,不可以变的是标榜其精神的“道德规范”。所以,在这里我提出“武在‘德立’与武在‘文厚’”的思考。王岗/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