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描绘战国末期至秦始皇时代日常生活的散文诗赋,到形状别致的酒令骰子;从迄今最早谈论“女德”的文章,到古人思考宇宙模型的科学假说……记者从《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学术座谈会上获悉,历时10余年完成考古研究和学术解读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27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为《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图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是继“睡虎地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之后又一重大典籍类秦简牍发现,包含众多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典籍,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2010年初,北京大学获得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秦简牍,其中包括竹简10卷共762枚、木简21枚、木牍6枚以及骰子、算筹等,字迹清晰、保存良好且形制丰富。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集合多学科研究力量,通过10多年的工作,完成了缀合编连和释文注释。
学界指出,区别于以往发现的秦简,北大秦简中有以往未见到过的文学作品和大量反映社会生活、民间信仰的记录。如《制衣》是首次发现的上古服饰文献资料,是秦代工艺书的珍贵样本。《教女》《隐书》等都是文学气息浓郁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对秦帝国的单调印象。《公子从军》《酒令》《泰原有死者》则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以散文诗赋描绘当时人们的情感关系、娱乐生活,鲜活生动。
《算书甲种》篇首的《鲁久次问数于陈起》,还通过对话构建出了“三方三圆”的宇宙模型,既填补了中国早期数学思想史的空白,又具有重要的天文学意义。
据介绍,北大秦简牍入藏后,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胡东波教授组织文物保护与考古人员,开展室内发掘工作。考古团队发现竹简中有两组表格形式的日历,分别属于秦始皇31年与33年,初步判断北大秦简牍抄写年代大约在战国末至秦始皇时期,而简牍主人身份可能为秦南郡地方官吏。相关考古内容亦单独成卷,被收录于《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贡献了北大秦简牍室内清理、科技检测与文物保护的诸多经验。
记者: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