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读姜昆的书法及意义
2021年01月11日   15:57 | 来源:中国发布网
  近几年,经常会感受到名人书画的效应,“名人效应”融入书画很正常,但往往会搅动起五味杂陈,而学界却始终保持着沉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让汉字升华出了无限的魅力,书法艺术讲究的一个法度,但却一直遵循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从古至今书法以实用和耐看延续了传承,而不是以畸形怪状引领潮流,其间的艺术和创造会随时代而进步。读姜昆先生的书法,首先是给人以温润和舒畅,其次有一种豁达与舒阔感,他的意义在于能够传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姜昆先生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至深,一直践行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路上,给全国人民奉献了愉悦和笑声。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虔诚和尊重,而对书法的兴趣中保持了高度的敬畏,才会有了他书写上的爽朗和俊美。当我们坐下来闲聊,姜昆先生很少谈论书法,他总是用艺术的视角描述自己的专业,而我感兴趣的是他的书法,因他书写的路子纯正,没有丝毫的迹象去僭越过传统,他的作品从点墨到布局始终延续了传承路数。他的书法谈不上有多高雅,也抵达不到某种艺术上的高度,但却给人以清澈与自然的感觉,带动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觉悟,让你体味出自由舒适和美的享受。


 
  姜昆先生少年习书,他的书法功底传承于父亲姜祖禹老先生,因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从年少起就开始临帖,他对欧体和颜体有着非同一般的尊崇。从他的书写笔墨间和作品中,你会感触到久远的欧体风韵,你也会发现流泻出的颜真卿的墨痕。姜昆先生的书法多数都蕴含着传承的印记,裹挟了古人笔墨的书写功力,读他的书法会体悟二王的胫骨与欧阳询的风范,他吸纳了多家之所长,才能够书写自己的潇洒和辽阔。从姜昆先生的书法作品中,会感受到孙过庭“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的妙境。姜昆先生习惯的用笔法度,具有老辣娴熟而谨慎的态势,其间包含了露锋与藏锋的微妙,从逆笔到顺势的笔锋交错,抵达了顺手拈来让笔入梦的意境。他的书法看上去很舒服,作品的结字通透而分明,笔墨枯拙而有度却又柔韧,从用笔到技法可以说达到“游刃有余”。事实上,姜昆先生的“业余”书法能写出专业的水准,是他多年勤学苦练和修为。因为从他的书法作品中,你能捕捉到他对传承的态度,无论他学楷书,或行草及随意的笔墨练习,以及他走入颜柳及与欧体的根基中,都会以虔诚的心态去精心把握,所以他对颜体和欧体颇具心得,古人的墨痕让他受益匪浅。


 
  诚然,说姜昆先生在书界是业余,是因书法不属于他的专业仅仅为爱好,尽管喜爱却赋予了精于临帖的功夫,他善于吸收百家之长,才能书写出生动和劲美的篇章。去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如果称之为技法精深或苍古遒劲,似乎陷进了俗套的评论怪圈,但他的书法能生发出悠然的书卷气息,你无以用任何语言去质疑他的真诚。姜昆先生在书写上的用笔确实娴练,可谓“旁征博采,师古不泥”,纵观他的作品,布局灵活而多变,笔墨流畅又洒脱,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淋漓畅快感。从另一个层面看,姜昆先生的笔势与笔法苍劲利落,也印证了汉丞相萧何在《论书势》中所述:“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萧何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可谓是赋予了书法艺术新的面貌。姜昆先生的书法布局舒适,在整体结构上合理而严谨,因书法的法则在于字形正奇间交错,笔墨的筋骨须有一种威仪感,在顿挫间又能暗藏节制,他能遵循结字的基本规律实属可贵。观察他的书法,结字沉稳,因字制宜,以静制动,在字体的重心安排上,则以平稳为主,然后再由正求险,让正险相辅相成。所以,姜昆先生的书法结构,严谨而不拘谨,既饱含传统的内蕴,又堪称有益的探索。其书写格局呈现纵横交错的态势,尤其是他的行草书法,即有二王的骨力,又有怀素的血肉,有颜欧之风貌,又有创新的精神,能够展示出多家的韵味和精髓。


 
  姜昆先生的书写章法注重传承,古人论书多以章法为重,他的书法在章法上求的是一个“均”,继而在“变”上渐续发展,他多以“稳健”布局,然后探索出“奇妙”的效果。如果你细读他的行草书法,他强调出了构图的重要性,可谓是错落而跌宕,在灵动中见飘逸,犹如溪水飞流,又展现了舒缓与畅快般的感觉。姜昆先生的书法在处理“虚”与“实”的实践中,多以实托虚,让虚铺垫出墨的效果,追求以阴托阳,让阳衬映出笔锋技巧,在字形的夸张与收放间,凸显出笔划的避让与张扬,结构从稳健探索出新奇,又在奇境里拓展出舒美。所以,他的书法作品重点突出,笔墨结构流畅而又在交错间,无论横平竖直,都显着张弛有度,上下前后能够呼应,以及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姜昆先生的“业余”书法,是因他的著名而闻名,但也因他的人生经历及面目,致使辛勤创作的书法作品,被标注了“名人书画”的烙印。他的书法无论在结构或线条表现上,其实都达到了精美和秀雅的程度,同时也见证了他传承和修为的路径。姜昆先生的书法来自于父亲的教诲,而又践行在临帖和渐进的自然状态,正切合了古代文人书写本源,回归到传统文化的原始状态。姜昆先生用业余书写自己的爱好,用书法传递一种民族文化的承接,他知道书法是一门深厚的学问,业余习书只是沿袭了古训,他以专业的技法为历练,深入耕耘在深厚的知识土壤中。他不想在书界能有浮华的名位,只希望以书法回报父亲的期望,用艺术传扬民族的文化精神,也许才是姜昆先生最大的满足。


 
  读姜昆先生的书法,能够在他书写的轨迹中听到传统文化的脚步声,在流动的笔墨间感觉穿越了历史的沧桑和雄壮,他作品的布局承上启下应和了中庸之道。所以我对姜昆先生书法的解读,尽管他坚持在“业余”里,但始终践行在专业的路上,走在书法纯正的传承轨迹中。他不希望张扬在书界名利场,说是一种豁达,却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醒悟。他经常说:“相声是让别人高兴,而书法是让自己高兴”,有时他会调侃:“曾经的‘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成为了被相声耽误的一代书家”。也许这是姜昆先生的风雅谦虚,但他的书法却是师出名门,笔墨独具个性和风韵。姜昆先生的书法实践能走多远,首先要看他能否有持久“业余”的态度,取决于他自身的文化沉淀,以及对书法实践的穿透空间,更多在于对书写体验中的修为,因书法艺术包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未来。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姜昆艺术简介:


 
  姜昆,1950年10月生于北京;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从事相声表演;1985年当选为中国十大笑星;同年被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中华曲艺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作品欣赏: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编辑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