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展览空间的审美效应
2024年09月03日   15:18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在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文物及艺术展览始终表现出活跃的气象,观赏一场好的展览可以说是体验一次丰富的学术盛宴。优质的展览可以浓缩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它具有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的特性。尤其是博物馆内各种类别的展示,就像舒展开一幅跨越时空的长卷,所展现出的是人类的演进与文明走过的历程。他会带给人们深远的思考和醒悟。每当全国类型的艺术展拉开序幕,都会被赋予某种审美的倾向和意义,就像是去检验一个时代的文明进程。实际上,举办一个大型的展览活动,对展示空间的审美设计至关重要,展览空间的布局往往决定观赏者的兴趣。因为空间布局取决于展览形式的审美走向,具有创意的艺术设计空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应。清新别致的,大气磅礴的,苍茫辽阔的,每一种展览形式都有它特定的时代审美意图。但无论何种类别的展览活动,都要切忌流于大众化的套路模式,缺少变化的展览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尤其是当下的书画展览遍地开花,大部分展览模式形同克隆的道场,开幕即为结束。这类展览不求内容是否经得起观者的认可,只求当下的热闹和无限的风光过程。所以每次展览结束无论内在的水准高低,总在一片纷乱的议论中引发争议。无论众说纷纭或评判的好坏,书画展览模式依然走在克隆的路径,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固有的形式走向。如果理性看待各种展览的模式化现象,要从实际意义上去看所展示主题的需求,对展览内容的架构一定要高于形式,但并不一定因重视主题而忽略了空间效果。衡量一个展览的水平高低需要综合考量,而定位一个大型展览的高度和所承载意义,必须具备学术理论与审美价值观来支撑。一个展览是否代表了具备某种高端水准,能否展示出一种期望中的诉求目标,只有让观者能够驻留在回望中产生一种美的享受。以及对展览空间的审美变化产生兴趣,才能够体验展览主体所表达的意义。


  策划一场大型的艺术展览,展示的形式会起到成败的作用,具有诗意化的空间布局,有创意独特的内容排列,是引人关注的良好开端。当观者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目的是空间效果,有一个舒美的空间感觉,才是进入观赏内容的最佳状态。好的展览不仅内容与主题所承载的观赏价值与审美意义,也会瞬间把观者带入一次跨时空的艺术旅行。这需要在展示空间设计上的创意性,既有对内在的文本考量和叙事上的推进,又附加一种诗意化的视觉效应,都会加深对展览主题的印象。凭心而论,展览的外在形式并不代表某种意义上的需求,但它一定会起到视觉效果上的审美境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展览的格局。能够陈列到展台的作品都属于业内的精品,如果刻意去提升到某种高度,需要用历史的眼界和前瞻性的学术对话来完成。因常规性的展览模式最缺失的就是学术语境,缺少代表时代美学过程的空间感,最关键是会淹没了那些引领审美倾向性的作品。从各类展览的形式走向看,往往是模式化大于文本意义,所展示的作品基本延续了常规的路数,展览空间缺少创新,即便有新亮点也是改良了原有布局。究其原因是策展方的审美落入僵化,加上注重开幕形式上的炒作因素,而切入了套路化的循规循矩形式,而很少去体会观者的鉴赏感受。纵观大大小小美术馆、博物馆所呈现出的展览规模,看似宏大而内容表现丰富,但缺乏有深度的文化使命感和空间表达,如果去细化分类各种展览的现象,多数都是被空间限制了内容展示效果。如果从观展受影响的层面和人们的关注度来说,展览视觉的现场感和直接感受,空间效果远远大于内容叙述和平面图谱化的影响力。


  事实上,展览平台应该树立起在行业内的标杆作用,美术馆、博物馆等场域要以学术性的手段赋予主题以深厚的思想内涵。在内容与空间效果的碰撞交融中,注入具有艺术色彩的审美活力,才能加深观者对主题展的深度认识。当下的展览形式和风格,都在极力追求题材上的叙事导向,附庸在平面化上的细腻与宽度,往往会忽视了所展示内容的精准写照。诚然,内容与题材是一场展览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成熟的展馆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语言,以及所表现出的主流意识和成熟的策展能力,但能够达到审美高度需要检验的是策展境界。如果单纯去追寻空间的溢美效果,忽略了主题展示的美学价值,同样无法彰显展览中的独立精神,也难以表现个性化的空间语言与时代审美价值。以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看,多数展览主题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果缺少思想内涵的个性化图景,对时代审美需求和展示毫无意义。展览观念如果停留在某种套路化程序上,缺乏空间感和对主题的学术探索及洞察力,甚至淡漠了时代审美需求和空间交流,代表最权威的主题展会在定位上失去厚度。


  展览空间的审美效应,是一场展览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主题展所呈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品位的展览效果无论空间或内容设计都很重要,但表现形式首要考虑审美精神上的诉求,开幕式的炒作无法替代主题展的价值所在,也无法与时代面貌相互印证,更不能以宣传至上去僭越文本意义的精神追求。如果理性去看待一个展览,因展览策划是从下而上的层级设定,期间会因某种审美倾向错失了对空间感的把握,也会因为当下流行的僵化模式排斥掉独特的创意观念。所以举办一场展览,无论从空间或主题都需要在自由的学术评估中展开,缺乏评估的展览注定是僵硬而无生动景象,也会直接影响到展览的效果和意义。就美学价值而言,对展览空间的创新意识,能够代表一个场馆的价值品位和境界。不然,每当一场轰轰烈烈的展览开始或结束,又会在纷乱的争议声中去迎接下一轮,而此起彼伏的轮回效果依然如故。展览只是完成了某种业内所宣示的成绩,而展示的主题或内容会呈现出一种模糊与审美危机,以及所追求宣扬的独立精神严重缺位。最后形成了无休止的鸡和鸭之间争论,进而给各种利益的角逐提供了借口,展览看似一场盛典,其实成为了一轮又一轮看似“繁荣”的鸡肋。(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360截图20240903151750708.jpg

文章登载于《博物馆管理》杂志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