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永:意蕴·意表·意思——读邵鑫《古文观止有意思》
2024年11月02日   15:33 | 来源:《谚云》公众号

360截图20241102152954939.jpg


  我喜欢《古文观止》。若干年前,我为夫人和女儿推荐的写作范本,即首推《古文观止》。故近期友人送我一本《古文观止有意思》(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4月第一版),看着书名就好。不过,恕我谫陋,对于编写者邵鑫,此前并不知之。但为本书作序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卢永璘先生,却是很早就认识的。1990年到1992年期间,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两次聆听卢先生讲授《文心雕龙》。由于我是“社会人”,比青年学子长得老相,又因为是两次聆听,因此博学而谦和的卢先生,对我格外照拂,课间休息多承指教。但此后二十余年间,云在青天水在瓶,彼此再无联系;只在心中印记着卢先生《文心雕龙》讲得好,书法写得好,以及“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懿范师风。卢先生在序言中开宗明义讲道:“邵鑫是才子,大才子。”既然卢先生都夸邵君有大才,那就打开书一睹风采吧。


360截图20241102153011147.jpg


360截图20241102153025853.jpg


  开卷有益,开卷有“疑”。《古文观止》编选的第一篇文章乃《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作为孔子所著之“春秋经”,原文只有“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然夫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由于太“微言”太“大义”,故对于同时代以及稍后时期的读者来说,就已经需要做一些对于事件的陈述与义理的解析。于是,与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便对应整部“春秋经”,撰写了《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到了汉代,又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公羊传》《谷梁传》)成书,与《春秋左氏传》合称为解读“春秋经”的“春秋三传”。对于“春秋经”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左传》做了850余字的解读,详细记述了郑庄公与其母亲姜氏和弟弟段“斗法”的全过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左丘明以及《公羊传》《谷梁传》的解读,后世对于孔子的“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不知当作如何理解呢?


  同理,无论是2700多年前的文章之主人公郑庄公,还是2400多年前的《左传》之作者左丘明,距今均已超过了二十好几个世纪,难免与现代读者形成一定的“隔膜”。故对于作者左丘明、主人公郑庄公,以及姜氏、共叔段、祭仲、公子吕、颍考叔等一干人等,尚需做一番考据、义理、辞章等方面的“小学”功夫。自《左传》诞生以来,自《古文观止》行世以来,解读之作不可胜计,故想在其中“解”出新意来,难矣哉!而青年学者邵鑫知难而上,探虎穴,得虎子,独创“推理式读书法”,从历史、文学、地理等角度,深挖人物性格和事件背景,启发读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将《古文观止》讲得“有意义”而“有意思”,诚如编者在扉页上所写下的那样:“翻开这本书,历史和古人苏醒了。”


360截图20241102153037027.jpg


360截图20241102153051051.jpg


  且看邵鑫对《郑伯克段于鄢》如何解读?除导语、注释等“例行公事”之外,邵鑫如轮扁斫轮、庖丁解牛一样,分别作了“破题:郑伯克段于鄢”等八个专题解析。譬如,“破题”部分对“郑伯克段于鄢”六字解析得通俗、通晓而通透。“郑庄公被称为‘郑伯’,是一种贬低”;庄公与胞弟段的斗争为何用“克”——“战胜敌人叫‘克’”(兄弟失和,由政治斗争已然变味成为了不可调和的“敌我矛盾”);“《春秋》惜字如金,能不写的绝对不写,为什么要特意说明郑伯是在‘鄢’这个地方把段打败的呢”,等等。再如,“母亲引发的争端”部分,一言以蔽之:“孩子出问题,根源在父母”。还如,“祭仲是什么性格”与“公子吕是什么性格”两部分,将郑国的两位重臣与郑庄公的对话,分别从人物性格的多重性方面来剖析解读。祭仲之所以句句试探、步步惊心,是因为他只是一个谋臣;而公子吕之所以直言不讳、咄咄逼人,则因为他是庄公的叔叔兼大将军。其实,还应该挖掘并展示一下少年老成、城府深沉的郑庄公之多重性格与多副面孔,来为他的两个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昵厚将崩”而“增光添彩”!最后,邵鑫在“郑庄公是个狠角色”“郑庄公下了一盘多大的棋”“颍考叔如何破解双重难题”“郑庄公与姜氏的真实结局”等四个部分,将13岁便成为郑国国君的郑庄公,一直在处心积虑“下一盘大棋”,直到22年后才“憋一步大招”,把胞弟段与母亲姜氏“拿捏”得死死的,一个被击败“入于鄢”,一个被拿下“置于颖”。郑庄公的确是个狠角儿。他连周天子周平王、周桓王都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冒渎,还有什么不敢干?《古文观止》第二篇文章《周郑交质》所记载的“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便是讲郑庄公先是试探性地侵犯麦禾,与周天子分庭抗礼。他继而假借王命讨伐宋国;进而明火执仗在繻葛与周桓王开战,郑将军祝聃一箭射中桓王之肩,同时也射落了周天子的威权与尊严!《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认为,孔子为什么厌恶郑伯更甚于段,“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说白了,心太狠,成心要搞死弟弟段。


360截图20241102153102868.jpg


360截图20241102153118107.jpg


  邵鑫还把一些看似细小的知识点,也讲得“有意思”而“有意义”。即如“鄢”(今河南鄢陵北)这个地方,他说,“鄢可是《春秋》专门写到的。为什么要写‘郑伯克段于鄢’,而不是‘郑伯克段于京’呢?因为鄢原本是郑国的附属国,先把段赶到鄢国去,再以讨伐段为由,将鄢国吞并,这才是郑庄公的最后一步棋。《左传》记载:‘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鄢国被灭,段再次出逃,一直逃到郑国北部一个叫共国的小国。”关于“共”这个国名,很多解读《古文观止》首篇之《郑伯克段于鄢》的书,大多一笔带过,或者忽略不计,而邵鑫却专门用了一番笔墨,阐释段为什么叫做“共叔段”,为什么段逃到共国便成为了“安全港”:“今天很多人对共国不了解,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重大且独特的意义。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的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厉王逃走,太子年幼,天下无主,于是各诸侯国选举了共国的国君共伯(名和)做了代理天子,‘摄行天子事’。后来就以共和作为年号,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成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其实,这些知识点,是万不可忽略的。邵鑫的这些从“点”到“面”到“体”的解析,大大地拓宽了“教辅”的视野与“知道”的范畴。当然,这是需要以学问来支撑的。


360截图20241102153132461.jpg


  尝鼎一脔,知味一镬。邵鑫的《古文观止有意思》,从《古文观止》中的222篇文章中遴选出24篇,分别归入“思维”“应变”“说话”“文章”四个主题加以解读。限于文章篇幅,在下亦只能尝一脔,选择邵鑫解读的《郑伯克段于鄢》,来作“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之简评。邵鑫在《古文观止有意思·前言》中写道:“《古文观止》的阅读价值,不应作为考试工具书,而应作为传承古人智慧和体察文章之道的美味佳肴。”


  的确,《古文观止》作为传承智慧、体察文道之书,足可以称之为经典。之所以说经典永流传,就是因为经典性包含着恒久性与现代性,经典才永不过时。不过时的,是传统经典作品的思想、价值和意义;然而由于时代久远,作者的特质性、作品的时代性(时代背景)、语言的差异性等等,必然随着时移世易而变化异矣,便会与现代读者产生一定的“隔”。如何破“隔”?这就需要在原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设一座“连心桥”——即在文本之“意指蕴含”(意蕴)与读者所可领悟的“题旨韵味”(意思)之间,导入一种不可或缺的“沟通介质”(意表)。意表,从字面上看,为意义之表述,引申为出乎意料,出人意表。战国时代的武经《尉缭子》曰:“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文武之道,各有其张弛章法,互为表里。所谓经典文章,就在于原创性与独特性,主于气道(作者的气质禀赋),奇于意表(作品的意象意境),其他皆为外饰(题材体裁之类的形态)。故南宋朱熹《与曹晋叔书》云:“夫学问愈高,所见卓然,议论出人意表。”我读邵鑫《古文观止有意思》,时有惊喜,每有出人意表者。


作者简介:


360截图20241102153150974.jpg


  李建永,笔名南牧马,杂文家,散文家,民俗文化学者。山西山阴人氏,曾在阳泉市工作多年。现居北京。从业媒体,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杂文散文集《说江湖》《说风流》《母亲词典》《中国杂文·李建永集》《我从〈大地〉走来》《园有棘:李建永杂文自选集》等九部。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