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殿龙:法律与书法漫谈
2025年03月14日   14:31 | 来源:中国文信网

360截图20250314124950024.jpg


  一、法律的本质、规律和特点


  (一)法的本质


  法律的定义与目的


  法律定义: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制定或认可,由国家颁布实施的具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法律的重要作用主要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


  历史演变: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体系性法典,最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的制度基础。


  法律体系: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又是成文法国家,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之下有民法、商法、刑法等部门法和大量的行政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构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的内在规律


  普遍适用性: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任何人无超越法律特权,体现法律公正性。


  客观中立性:司法裁判需客观中立,法官居中裁判,只受法律和事实约束。


  程序性:司法活动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程序非形式主义,是实现正义的规则设计。


  法律的外在特征


  权威性:法律需从纸面到实践,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律被信仰。


  经验性:法律执行需高素质执法队伍,执法者需准确把握立法意图,结合具体情况严格准确公正适用法律。


  系统性:法律实施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二)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平等适用: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平等适用,任何人无特权。


  宪法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审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法律的客观中立性


  中立裁判:司法裁判必须客观中立,法官居中裁判,不偏不倚。


  制度保障:从制度上保障法官只受法律和事实约束,确保司法公正。


  审级监督:我国四级法院相互独立,行政上不相隶属,业务上对下指导监督,确保裁判。


  法律的程序性


  程序正义:法院、法官的判断权特别是自由裁量权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程序正义是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


  审限规定: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规定有审限的国家,比如除法定事由外,民事案件一审六个月、二审三个月必须审结。


  程序优先:现代法治国家强调程序正义,甚至程序优先于权利。如美国“毒树之果原则,对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认可其效力。


  法律的权威性


  信仰法律: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律需从纸面到实践,赢得人民的衷心崇奉。


  裁判效力:根据法律作出的裁判具有法律效力,应得到全社会尊重和执行。


  制度设计:为保障司法公正,设计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上诉制度、审判监督、抗诉、司法职业考试等。


  法律的经验性


  司法实践: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司法工作需高素质司法队伍,法官需准确把握立法意图。


  自由裁量:法官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正确发挥自由裁量权,不能僵化死板适用法律。


  司法艺术:司法是法官将法律知识与司法技巧应用于个案的过程,需精准把握疑难案件。


  法律的系统性


  四个要素:法律实施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立法完善:我国立法任务繁重,从上届人大开始,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扩大立法主体。


  执法核心:80%的执法权在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适用法律的过程也是“艺术”


  司法艺术的体现


  精准把握:司法艺术在于对疑难案件的精准把握和处理,法官需从纷繁芜杂的事实中查明真相。


  协调平衡:对冲突的利益进行公平的协调和平衡,妥善消除矛盾,如所罗门王智断两母争子案。


  完善法律:法官需结合立法意图解释法律,弥补法律的不足,如美国宪法对总统军事指挥权的解释。


  司法艺术的创造性


  消除缺陷:法官需合理消除成文法的缺陷,使法律跟上时代步伐,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灵活运用: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忠实于社会实际和现实生活,灵活运用法律,减少社会摩擦。


  艺术创造:法律是人的经验与思维逻辑的结合,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过程与艺术创造相通。


  二、书法的本质、规律和特征


  (一)书法的概念


360截图20250314125207682.jpg


  书法的定义


  广义书法:广义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方法,其发展演化与汉字的发展历史伴随始终。


  狭义书法:狭义书法特指以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通过汉字的方块结构、线条构造体现美感。


  文化意义: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民族文化和精神特质,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书法的发展历程


  早期书法:汉代以前,书法名称只是一个字书,东汉后期,书法艺术走向成熟,产生最早的书法艺术理论著述。


  理论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理论空前繁荣,形成完备体系,书法开始以书艺相称。


  名称演变:隋唐时期,书法教育达到鼎盛,书法理论开始偏重于技法论述,“书道”名称被“书法”取代。


  (二)书法的规律、规则

  汉字造型基础


  象形特点:汉字象形特点是书法产生的基石出,六万多个汉字,字形千变万化,构成“形体美”。


  书写规则:书法之“法”是书写汉字时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规律,起承转合皆有章可循。


  基本要素:书法的要素有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存乎一心,运用奇妙,此乃书法艺术的精骨遠。


  书法的基本要素


  笔法:笔法是书法唯一的根本大法,包括起笔、收笔、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等。


  结构:结构讲究主次、大小、疏密,需匀称、多样统一,体现美感。


  章法:章法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处理好纵横、上下、局部与全局关系,体现生动意境。


  书法的艺术性


  时代精神:书法体现时代风貌,如甲骨文、青铜铭文、石鼓文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


  生命经验:书法与书家个人人生际遇、精神境界紧密相关,字如其人,体现书者修养素质。


  感情抒发:书法家作品风格是个人性情、品格的自然流露,如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作品。


  三、如何入手练习书法


  (一)准备工作


  (1)知识储备


  了解历史:了解汉字发展历史、书法发展历史,研究汉字构造,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文化内涵:书法研究体现文化内涵,注重品格和情操的培养,体现人生的审美价值意趣。


  时代精神:书法体现时代风貌,如甲骨文、青铜铭文、石鼓文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


  (2)汉字演变历程


360截图20250314125325400.jpg


  大篆:大篆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商周时代的金文和春秋战国时代的石鼓文的总称。


  小篆: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以秦篆为汉字正宗,成为官方文字。


  隶书:隶书也叫分书、八分书,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结构简便。


  (3)楷书与行书


  楷书:楷书也叫正书、正楷、真书,是我国现在仍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具有规范、端庄的特征。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又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草书:草书分章草、今草,今草又可分为大草和狂草,书写简约方便,灵动多变。


  (二)临碑帖


  (1)临帖的重要性


  唯一门径:临帖是学书法唯一门径和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走向书法歲峰的捷径。


  规范要求:书法讲究传承特点,经典也就是规范要求,不是天马行空,捷径,不能脱轨。


  碑帖结合:要坚持碑帖结合,专一则博,先“入”后“出”,才能取得进步。


  (2)临帖的方法


  搞清结构:把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搞清楚,如篆书的直线和弧线,隶书的蚕头燕尾等。营造


  美感:注意每个字型、结构、结体的排列组合,如大小、轻重、疏密、连断等,组装起来要有美感。


  整体协调:有时候看单个字不错,但放到一起却不匹配,关键在于整体性协调。


  (3)注意把握的问题


  起头结尾:起头和结尾非常重要,要把握好每个字的起笔和收笔,使作品整体协调。


  气韵相连:笔画可以有断开,但气不能断,一气呵成,从头写到尾,体现书法的连贯性。


  快慢结合:书写不求快,快慢结合,才能使作品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三)用具选择与练习建议


  01、用具选择


  笔:小字用狼毫,大字用兼毫,根据书写需求选择合适的笔,以保证书写效果。


  纸:宣纸是书法练习的常用纸,练习时不用报纸、水写纸,以保证书写质量。


  墨:一般墨汁如一得阁均可,选择合适的墨汁,使作品墨色均匀、浓淡适宜。


  02、练习建议


  保持兴趣:始终保持兴趣不减,不能浅尝辄止,要耐得住寂寞,边练边悟。


  持之以恒: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字外功夫:注重字外功夫,如社会实践磨练、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书法水平。


  四、书法对人的滋养意义


  (一)厚植素养、提升能力


  1、知识拓展与人文素养


  知知识面扩大:书法学习使知识面扩大,文化知识领域护展,精神生活丰富。


  人文素质提升: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人格品味,对世界、人生、社会的认识思考会有新的提升。


  专注思考:练书法能使人沉静,专注思考,培养临大事的静气,减少情绪化,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2、观察能力与想象力


  观察能力提升:通过观察碑帖,提升观察能力,感受不同字体的形态和运笔。


  想象力培养:书法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也是很有作用的。


  哲学意蕴:书法作品体现哲学智慧,创作过程运用辩证法,在矛盾中求统一,培训哲学思考能力。


  3、文化内涵与品格培养


  文化内涵体现:书法研究体现文化内涵,注重品格和情操的培养,体现人生的审美价值意趣。


  书法精神:深入学习书法,接受中国书法精神的熏陶,养成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


  身心健康:写字需换气、静心、调节呼吸,促进身心健康,是体力和毅力的磨练。


  (二)增长才干,启迪思考


  (1)观察与想象


  观察细节:书法研习离不开临摹碑帖,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提升观察能力。


  想象空间:书法中关于笔画形态的描述,很多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培养想象力。


  艺术相通: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相通,如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


  (2)哲学与辩证


  哲学智慧:书法作品体现哲学智慧,创作过程蕴涵哲学思考,体现辩证统一的思想。


  矛盾统一:书法中的字形向背、行笔提按、墨色浓淡等,构成了书法中的矛盾与统一现象。


  艺术规律:书法艺术乃至艺术创作的规律,就是运用辩证法,在矛盾中求统一的过程。


  (3)启迪与创新


  创新思维:书法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也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书法家在规范中融入自己的风格。


  艺术表现:书法家通过线条的变化、结构的布局和墨色的浓淡,表达情感和意境,提升艺术表现力。


  文化传承: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书法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学书感悟与心得体会


  (一)起步情况


360截图20250314125518156.jpg


  童年爱好:自幼对书写毛笔字着迷,文革中坚持练习,高中毕业后参加农村宣传工作,锻炼书写能力。


  善心人指导:得到河池书法方家的指导,参加书法培训班,不断探索前行,提升创作水平。


  自我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形成自己的风格。


  名家指点:得到沈鹏、谢云等当代书坛巨擘的指点和关心,受益匪浅。


  坚持练习:坚持每天练习书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形成自己的风格。


  生活实践:注重书法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如每年春节前坚持参加下乡给群众写、送春联活动等。


  目标明确:练习要有目标,看到自己差距在哪里,才能有动力,努力坚持,功到自然成。


  感悟积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形成自己的风格。


  生活应用:注重书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书写春联、题词等,使书法与生活紧密结合。


  (二)举办展览情况


  1. 南宁:2021年4月17日,《敬畏经典——罗殿龙临帖书法作品展》在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开展。该展由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西书法家协会、广西书画院、广西书法院等单位承办。本次作品展共展出罗殿龙临帖书法作品120件。自治区党委原书记曹伯纯,原副书记李振潜、丁廷模、潘琦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360截图20250314125706195.jpg


360截图20250314125738494.jpg


360截图20250314125805650.jpg


360截图20250314125832697.jpg


360截图20250314125902846.jpg


360截图20250314125929994.jpg


  2.北京:2021年5月9日,“敬畏经典”——罗殿龙书法作品展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该展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报社共同主办,广西书法家协会、广西书法院、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北京诸暨书画院、首都书画院承办。展出罗殿龙186件书法作品,包括114件精选的临帖作品和他近期创作的72件书法力作。


360截图20250314130053682.jpg


360截图20250314130119814.jpg


360截图20250314130140534.jpg


360截图20250314130217767.jpg


  3.上海:2023年3月,“敬畏经典·守正创新”——罗殿龙书法作品展在上海成功举办。该展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法官文联书法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潘琦先生亲自为展览撰写前言,中国文联原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覃志刚等书画大家为展览题词。罗殿龙致欢迎辞并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中国梦”等书法作品。


360截图20250314130359742.jpg


360截图20250314130420197.jpg


360截图20250314130438885.jpg


360截图20250314130459893.jpg


  (三)学书感悟与体会


  学书感悟


  书法与人生: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人生的修行,通过书法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坚持与积累:书法学习需要坚持和积累,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感悟生活:书法学习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升了生活品质。


  体会与展望


  文化传承: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追求:书法学习让我更加热爱艺术,更加追求艺术的真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未来展望:希望在未来的书法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