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永:三月三,过重三
2025年03月31日   13:39 | 来源:《谚云》公众号

  一般来说,“二八月,乱穿衣”;跨进农历三月,天气便日渐放暖,人们纷纷“脱了寒衣换单衫”,所以俗话常说,“三月三,穿衫衫,不穿衫衫是憨憨”。不过,今年是个大例外,北方的天气,近些日子夜间到了零度以下。我查了老家朔州这几天的气温,昨天(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一)是-6℃~6℃,今天(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二)是-8℃~10℃,明天(3月31日,即农历三月初三)是-6℃~13℃;虽然到了后天气温略有回升,仍比往年低了许多,值此“倒春寒”天气,“谁穿衫衫是憨憨”。


  但“例外不成俗”。历来“三月三”之风俗——请看如下之俗谚。


  “三月三,抖单衫”。俗话说,“过了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三月三,行人把衣担”“三月三,零鞋单布衫”。“零鞋”一般指光脚丫子穿的鞋。我们童年时期穿母亲衲的单鞋,就叫“零鞋”。冬日里穿父亲打的羊毛袜子和母亲衲的厚底厚帮鞋,我们叫“棉鞋”或“暖鞋”。暮春三月之初,天气刚刚转暖,寒从脚底生,还得穿“零鞋”呢;到了夏秋,我们就可以光脚丫子在大街上(沙土路)疯跑了。


  “三月三,过重三”。汉代以前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规定三月三日为“上巳”,也叫“重三”。唐代宰相张说有诗:“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禊”,读如细,古代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改为三月三日)这天,于水滨洗濯以祓除不祥、清去宿垢的一种祭祀仪式。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同“洁”;“疢”,读如衬,指疾病。的确,天暖了,衣换了,捂了一冬天的身体,也该清洁一番了。清洁近于圣洁。据《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东汉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祓”,读如扶,是古代的一种习俗,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祈福。又据《论语·先进》记述,孔门弟子曾皙(名点,曾参的父亲)谈他最想做的事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当即赞赏道:“吾与点也。”东汉蔡邕《月令章句》解释:“《论语》暮春浴乎沂。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溪,盖出于此也。”


  历史上最著名的上巳“祓除”,乃晋代书圣王羲之传世名篇《兰亭集序》所记述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禊”,洁也,于水上盥洁,乃古人祓除不祥之祭。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禊。”《南齐书·礼仪志》亦载:“三月三日曲水會,古禊祭也……旧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姑洗絜之也。巳者,祉也,言祈介祉也。”


  历史上最著名的上巳“沐浴”,乃唐代诗圣杜甫《丽人行》诗所描绘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古话常说:“女人肉,不中露。”但在上巳节祓禊之时,即使是“养在深宫人未识”的佳丽贵妇,亦可尽泄春光。但由于她们是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和八姐秦国夫人等,又加上有杨贵妃的哥哥当朝宰相杨国忠护卫,更因为虢国夫人与杨国忠交通乱伦(史称国忠“雄狐”),所以杜诗人等无法靠近,于是感叹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三月三,看牡丹”。谚云:“阳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上巳节这一天的活动,不仅有临水祓禊、流觞雅集之风尚,亦有赏花观景、游春踏青之习俗,往往合二为一。即如晋代陆机《三月三日》诗云:“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唐代刘商诗曰:“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青山祓禊词。独坐邮亭心欲醉,樱桃落尽暮愁时。”宋代陈造诗亦有句:“人家禊祓竞攀追,刺史春游正此时。羯鼓声中花作锦,壶筹多处酒为池。”宋代张方平《清明连上巳》诗亦云:“踏青原上饮,祓禊水边歌。佳节相连好,游人一倍多。”“清明连上巳”,水边祓禊,游人如织,类似于今天的“黄金周”旅游盛况。


  其实,“上巳”往往在清明或前或后(或与清明同日),却不一定在三月三日。譬如,农历壬寅虎年(2022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二月廿一),而“上巳”在4月10日(农历三月初十,癸巳日);农历癸卯兔年(2023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而“上巳”到了4月29日(农历三月初十,丁巳日);农历甲辰龙年(2024年)清明节是4月4日(农历二月廿一),而“上巳”在4月11日(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乙巳日);今年农历乙巳蛇年(2025年)清明节是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而“上巳”在4月6日(农历三月初九,乙巳日);明年农历丙午马年(2026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二月十八),而“上巳”在4月25日(农历三月初九,己巳日)……可以看得出,清明、“上巳”和三月三,每年的时序并不规律,有的年份相距甚远。那么,为什么规定三月三定为“上巳节”呢?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祓禊”最重要的活动是临流沐浴,而露天沐浴必待天气放暖——按照五行之说,巳为火;同样,在《易经》中,三为《离》,《离》属火,而“重三”又是火上加火,故将三月三确定为“上巳节”。


  春天,既是植物萌发生长之际,也是动物情动孕育之时。俗话说:“正月的狗,二月的猫,三月的叫驴满沟嚎。”春天不单是动物发情的季节,人亦莫能例外。所谓“怀春”,实则也包含着性事。据说古代的“上巳节”,延续了上古氏族社会的性爱习俗,情偶们于此日在水边嬉戏交欢,以求生育。古谚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传说。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公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其家。帝上巳祓禊灞上而过焉。”而唐代以来的“长安水边多丽人”,亦不乏武帝之风流余绪也。


  “三月三,吃鸡蛋”。我童年时常听母亲念叨每个月里的节日:“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单五,六月六,七月七(有时也说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九,冬月是冬至,腊月有腊八。”每个月都有讲究:“正月一,过年哩”“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穿单衫”“四月八,浴佛节”“五月单五吃粽子”“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乞巧哩”(也说“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人圆月也圆”“九月九,九重阳,男女老少上山岗”“冬至大如年,腊八又一年”,节日感满满的。母亲还说,“懒老婆盼正月,馋老婆盼时节”,过时过节总有时鲜好吃的。那么,三月三的好吃的是什么?俗话说,“三月三,吃鸡蛋”“三月蛋,当好饭”“三月的韭,贵如藕”“三月的韭,佛开口”“三月三,荠菜当仙丹”“三月三,苦菜芽儿往上钻”“三月三,藕出苫”“三月三,鲤鱼上河滩”,等等。综上所述,三月三的时鲜好吃食,有煮鸡蛋、蒸鸡蛋,还有韭菜炒鸡蛋、荠菜炒鸡蛋、苦菜炒鸡蛋,更有清蒸鲤鱼、清炖鲤鱼以及鲤鱼炖藕荠菜蛋花汤等等。古代苦菜名为“荼”,《诗经·邶风·谷风》有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20250322051749859.jpg


  李建永,笔名南牧马,杂文家,散文家,民俗文化学者。山西山阴人氏,曾在阳泉市工作多年。现居北京。从业媒体,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太阳鸟”中国文学年选杂文卷主编。著有杂文散文集《说江湖》《说风流》《母亲词典》《中国杂文·李建永集》《我从〈大地〉走来》《园有棘:李建永杂文自选集》等九部。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