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维:展览空间的审美效应策划一场大型的艺术展览,展示的形式会起到成败的作用,具有诗意化的空间布局,有创意独特的内容排列,是引人关注的良好开端。2024-09-03 来源:中国文信网
-
李雨书:文与艺近期《参考消息》有两则颇为有趣的新闻报道。一则关于文,一则关于艺。2024-09-02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李建永:倒 读在历史上,以倒背显示其特殊才能,引起当政者注意,博取功名者,倒是确有其人。譬如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述:2024-08-23 来源:中国文信网
-
《乔维谈艺术》崇法习典 与古为新——读黄树贤的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它传播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历程,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无论专业书家或是文人墨客,在书写民族语言的进程中,首先应该把握住传统与时代性的审美衔接,让书法艺术能够走向创新与发展的路径。2024-08-22 来源:中国文信网
-
让历史来为艺术作品称重——读著名画家李乃蔚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凡是好的绘画作品,都是用墨色和线条诉说思想与情感。真正触动人们内心的作品往往是作品背后的思想与精神,而这种思想与精神传递的就是画家的艺术修养与精神高度。2024-08-20 来源:中国文信网
-
总编会客厅 | 康守永:“走遍中国”的价值追寻与文化立场——与杨晓阳聊中国文促从艺术发展本身看,美育是艺术大树扎根于土壤获得成长的营养基础。2024-07-22 来源:中国书画杂志
-
总编会客厅 | 康守永:中日书法的交流、研究与实践 ——从朱天曙教授访问日本京中日书法的交流由来已久,是一个老话题。在现代,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日本书法的现代性特色非常明显,反过来又影响了一些中国书家的风格探索。2024-07-22 来源:中国书画杂志
-
《乔维谈艺术》敬畏经典 传承书法精神——读罗殿龙书法临古集罗殿龙的书法临古集是一种很好的示范,他不仅起到传承历史文化作用,也注入了当代书法审美角度的看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承古见新的面目,同时进入到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表达。2024-07-08 来源:中国文信网
-
《乔维谈艺术》丹青难写是精神——读赵建成的人物画评估一位画家,最关键是去观察他的作品,首先要看他作品的艺术是否抵达到某种高度。2024-05-25 来源:中国文信网
-
《乔维谈艺术》苍穹之美,冯远的人物画冯远的人物画无论在线性或是水墨人物的造型上,都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符号和深厚的学理性,去引导观者进入一种审美思考。2024-04-29 来源:中国文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