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碑林赋1
作者:王森
2021年06月06日   06:22 | 来源:中国发布网
 长安东望,昆仑西瞰,
  
 八千年文化积淀;
  
 碑林新秀,金城故园,
  
 三千里翰墨大观。
  
 脚踏黄河,头顶蓝天,
  
 白塔山风轻云淡;
  
 雕梁画栋,斗拱飞檐,
  
 草圣阁气定神闲。2
  
 忆昔结绳记事,刻造书契,
  
 大地湾惊现符号;3
  
 及至钟鸣鼎食,礼敬天地,
  
 秦公簋永留古篆。4
  
 始皇威武,一统中原,
  
 车同毂,书同文,
  
 泰山刻石而小篆入鲁;5
  
 武帝雄强,并吞西域,
  
 石门颂、郁阁颂,
  
 汉隶三颂以西狭存甘。6
  
 学贯古今,汉晋唐宋元明清,
  
 雅俗共鉴。
  
 文通中外,西夏蒙藏八思巴,
  
 意趣同欢;
  
 崇教寺碑、西宁王碑、镇海寺碑,
  
 碑碑双语刻就;7
  
 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
  
 贴贴一纸拓完。8
  
 甲骨石鼓,钟鼎竹绵,
  
 刀刻陶铸,始于肖形模范;
  
 古拙苍遒,松风槐德,
  
 蕙质兰心;重在雅丽清婉;
  
 主次有序,向背分明,
  
 端庄稳定,谋篇疏密相间;
  
 修短适度,大小匀停,
  
 争让得体,结体映带回环;
  
 参差有致,虚实互见,
  
 形如百舸争流,竟渡千帆;
  
 猛虎下山,闲庭信步;
  
 势若金蛇出洞,肆意蜿蜒;
  
 金戈铁马,公孙舞剑,
  
 才见飞流直下,惊涛拍岸;
  
 苦行历练,悟道参禅,
  
 又逢化茧成蝶,凤凰涅槃。
  
 如锥画沙,似屋漏痕,
  
 谁通汉章帝之急就,犹须从缓,
  
 高空坠石,万岁枯藤;
  
 孰晓卫夫人之笔阵,且待争先。
  
 杜度崔瑗,张芝钟繇,9
  
 启二王之才思,笔走龙蛇;
  
 颜欧柳赵,苏黄米蔡,
  
 开唐宋之万象,灿若星汉!
  
 念吾生草圣故里,简牍之渊,
  
 自幼习书,秉承家传,
  
 耳濡目染,四十余年,
  
 遍临篆隶楷行草,难识五体之奥;
  
 细求颜欧并柳赵,不解四家之鲜。
  
 始知侧勒努趯、策掠啄磔,
  
 尚有长短、粗细、俯仰、伸缩之别,
  
 方懂横竖撇捺、折点勾弯,
  
 乃分宽窄、高低、侧正、妍丑之辨。
  
 悲夫!
  
 晨访碑林,神道碑畔,
  
 碑记何人?吾祖世显!
  
 其孙惟正,楼藏万卷,
  
 经史子集,四库之先。10
  
 家严家慈,济世活人,
  
 丹青妙手,精研苦练,
  
 德艺双馨,瑶池驾返。
  
 懿范长存,大爱无边!11
  
 呜呼!
  
 青藤失意,九死未悔,
  
 板桥率真,糊涂两难,
  
 中山右任,何如泽东?
  
 沫若鲁迅,谁续新篇?
  
 躬耕砚田,孜孜不倦,
  
 岂独古圣先贤乎?
  
 搏浪墨海,流连忘返,
  
 试问舍我其谁焉?
  
  注:1.兰州碑林陈列着翻刻或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有汉和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大崇教寺碑、汉蒙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王仁裕神道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东西碑廊陈列着历代甘肃籍名人作品和历代名人手札。从东汉的草圣张芝,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的梁鹄,西晋索靖,唐代的李世民、李白,一直至明清及以后的胡缵宗、邹应龙、邢澍、张澍、安维峻、刘尔忻、马福祥、梁启超、范振绪等。
  
  2.草圣阁檐下分别是赵朴初题写的“兰州碑林”,“塔影河声”,启功题写的“草圣阁”,朱乃正题写的“翰墨流芳”,黎泉题写的“黄河第一阁”等牌匾。一楼陈列着从陇原大地上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有大地湾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古篆,庆阳发现的秦诏版,以及怀素《自叙帖》丙辰本。三楼陈列兰州碑林的拓片、资料。四楼陈列着陶渊明、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张大千、梅兰芳、丰子恺、郭沫若等人的各类作品。五楼陈列着毛泽东的7件书法作品。同时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两幅作品,一是那幅很著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出处的、孙中山写给临洮人黄文中译著《日本民权发达史》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幅是1922年写给时任胡景翼部第六支队司令的甘肃天水人邓宝珊先生的一封信。
  
  3.大地湾陶器刻画符号到先秦古篆、秦小篆,再到汉隶及东汉“草圣”张芝的章草,兰州碑林所展示的无疑就是汉文字在陇原大地上从最初实用的萌芽状态,到逐步发展为光彩夺目的书法艺术的灿烂辉煌的发展史。
  
  4.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秦公鼎以及在此之前于1919年在礼县红河乡王家台出土的秦公簋上见到的古篆铭文,则直接就是汉文字的祖宗。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车同毂,书同文”,在先秦古篆的基础上简化、规范的秦小篆,在秦小篆的基础上,到汉代又产生了隶书,汉文字才真正定型为以平面方块为特征的文字。秦小篆现:存实物的代表作品是泰山刻石,而现藏于甘肃镇原县文化馆的秦诏’版,为秦始皇(前221)统一全国度量衡的诏书,暂且抛开其它意义不论,单从实物的角度展示秦小篆真正面目,则可以说与泰山刻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6.作为汉隶精魂摩崖石刻《惠安西表》,也就是俗称的《西狭颂》,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郁阁颂》并称为“汉隶三颂”,就在甘肃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7.参看注1。
  
  8.《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并列兰州碑林的三大精品,尤其是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牍,是第一次被刻成碑供游人观赏。
  
  《肃府本淳化阁帖》因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保存完好,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淳化阁贴》刻石,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
  
  史传宋太宗酷爱书法,于淳化三年(992)命王羲之后裔——翰林侍书王著选编, 包括篆、隶、草、行、楷各体,编成十卷,收105家422件,其中五卷为历代作品,后五卷为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237件。编成后用枣木板摹刻成帖,名《淳化阁帖》,建秘阁珍藏,是宋元以来学习书法的范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资料。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四子朱 瑛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世之宝,秘藏内库二百余年,秘不示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师徒来兰州,肃王遂让温张师徒将《淳化阁帖》摹刻,公诸天下,传于后世。前后历时七年,用富平石144方,于天启元年(1621)年竣工,称为《肃王府本》,又因刻成后藏于肃王府尊训阁而称为《尊训阁本》,也称《兰州本》。《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后,影响很大,现西安碑林所收的《费甲铸重刻本》,或称《西安本》、《关中本》,即顺治三年(1646)陕西人费甲铸按肃府初拓本所附二十八后跋摹刻。今江苏溧阳县别桥镇虞氏宗祠有据肃府早期摹本摹刻的碑石115方。 《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二十年后即遭逢战乱,损坏严重,清顺治十一年(1654), 由洮岷道陈卓发起,补刻四十余块。康熙十四年(1675)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其部将攻陷兰州后用帖石做马槽。历尽劫难后的《肃府本淳化阁帖》现存刻石141方。
  
  甘肃还有“简牍之乡”的之称。甘肃的简牍以出土时间早,数量多,保存好,史料价值高,备受全世界关注。敦煌和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宫明清档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
  
  9.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郡源泉县(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人,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书圣”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辈书家有两个:一个是曹魏的钟繇,一人是东汉的张芝。他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耽”,是沉迷,特别爱好的意思。连王羲之都自叹弗如,可见张芝对书法的热爱程度。
  
  10.兰州碑林现存有《汪世显神道碑》一方。
  
  汪世显,字仲明,于金天兴三年(1234年)降元,南征巴蜀诸将士争抢金玉财帛,世显独搜典籍,捆载以归。其孙汪惟正守此藏书,又极力罗致旧籍,建别墅于东南,筑藏书楼为万卷楼,列架其中,并自为签整排比,悉加编目,经、史、子、集四部达2万卷。又收图、画、琴、剑、鼎、砚及其他珍玩,横陈其间,体例开《四库全书》之先河。
  
  汪维正(1242~约1286),元朝藏书家,字公理,巩昌盐川(今甘肃陇西一带)人。至元二十年(1283年),袭祖父爵陇右王,任进资德大夫,加冕南安王。二十二年(1285年),改授陕西行中书省左丞。
  
  11.作者父母生前为著名中医肝病专家、书画家、中医舌纹医学创始人。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医药事业,著有《舌纹与肝病》、《舌纹诊病》、《舌纹医学概论》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1971年到卫生部献方,受到总理亲切接见,钱学森、王文元、崔月犁、钱信忠、苏局仙、沈鹏、张海等数百位名人题词,《人民日报》、《健康报》、《视野》杂志、《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先后做过专题报道。
  

 
  作者简介:王森,字三木,号千古一人,绿色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先行者,著名辞赋家、书画家、诗人,药王嫡传后人,中华舌纹医学传承人。
(责任编辑:周建设)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