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义马:“小板凳”架起“连心桥”
2024年04月01日   10:28 | 来源:大河网

  一口乡音,一片空地,不在会议室,没有主席台,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栋长、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拿着板凳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在河南省义马市千秋路街道民安社区,这样的“小板凳”议事方式,让社区居民当上了“主人翁”。


  “小区的路灯晚上有点暗,不太安全!”


  “最近小区里搬来一个70多岁的老人,也不太下楼溜达,咱们是不是留意一下。”


  “大家的问题,我们都记着呢,下周咱们还在这里以‘小板凳’为集合点,再说说新变化。”


  第二天,小区的路灯变亮了,社区以“网格员+楼栋长+层长”的服务模式聚焦辖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持续开展上门聊天、结对帮扶等亲情式关怀来照顾老人群体的方式,让小区居民连连点赞。


  在朝阳路街道常安社区广场,党员群众带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党课就开始了。宣讲志愿者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细致讲解,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以拉家常形式宣讲,我们乐意听、坐得住、听得懂,效果非常好!”老党员听完“小板凳”微宣讲后连发感叹,这样的“小板凳”宣讲真正把党的声音送到老百姓心坎里。


  在义马市千秋社区每逢过年过节,五六十张桌子摆在村子里一条整洁的道路上,一共有将近百米长,除桌上的饺子和杂烩菜是社区筹备外,每家每户都自发自愿准备四个菜,板上“小板凳”共享这长桌宴。


  集百家之宴,话邻里之情,既增强了居民间的情感沟通,也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增进了社区合力,将社区变为一个温馨、温暖的大家庭。


  民生桩桩件件,院内促膝相谈,社区汇集民意,共谱治理新篇。现在,在义马市各个社区,“小板凳”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凳子放在哪,党组织就到哪的方式,让身边的党员“回家”,亮明身份、主动作为、领岗履职、志愿服务.....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更加民主和顺畅,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迎刃而解,居民之间更加和睦友爱。(张文曦)


  


(责任编辑:肖赛)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