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是人类大河文明的见证,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见证。仰韶文化正是揭示黄河文明这一中华代表性文明孕育、产生、发展过程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代表,从世界大河文明这一共同特征看,其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同时,仰韶文化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考古学理论的发展、方法的进步大都与其发掘研究息息相关。作为主要从事史前、夏商考古及中国早期艺术史研究的学术专家,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顾万发继续把关注的目光锁定“仰韶文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顾万发认为,整合黄河流域具有鲜明文明基因和影响力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特性、彰显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 能够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顾万发认为仰韶文化遗址申遗不仅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还能够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以西方学者安特生在渑池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开端,表明仰韶文化的研究之初就具有国际性。仰韶文化彩陶与欧亚的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具有很多相似性,表明在仰韶文化时期,可能已经形成了彩陶文化的交流,也即是在“丝绸之路”以前可能还有一条“彩陶之路”,作为早期中西方交流的首要通道,显然这对东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仰韶文化是进行中华文明和欧亚早期文明交流互鉴学术工作的重要载体。
顾万发表示,仰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国际合作学术对话平台,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填补我国世界遗产在黄河流域遗址类方面的空白 切实让文物“活”起来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全球性的突出普遍价值。目前中国与大河文明相关的遗址申遗成功的仅有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遗址,黄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方面还是空白。基于此,整合黄河流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将从遗产价值主题方面填补我国世界遗产在黄河流域遗址方面的空白。
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学100余年发掘史、研究史的见证,文化遗存数量众多、学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展示利用项目进展迅速。仰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对国内国际仰韶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提炼,对国内国外收藏机构收藏的仰韶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对相关考古遗址、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等文化遗产展示利用项目进行有效整合,使仰韶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形成合力,对遗址生态环境和遗产分布区群众生存环境进行改善提升,更有效促进遗产保护,切实做到让文物“活”起来,利于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
为了切实做好沿黄省、市仰韶文化联合申遗工作,顾万发建议,借鉴中国大运河申遗模式,成立仰韶文化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明确仰韶文化遗址申遗工作牵头省份,统筹开展相关申遗工作。以准备成立的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级研究中心或者高等研究院为基础,联合英国剑桥大学等欧洲新石器以及仰韶文化研究专业学术团队,开展仰韶文化遗址申遗遗址选择、申遗文本编写工作,把价值重大、展示效果佳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梳理,结合遗址保护展示和遗产管理情况,将符合要求的重要仰韶文化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明确仰韶文化遗址申遗时间节点,行政和业务组织架构,积极推进仰韶文化遗址早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一斐 实习生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