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从新乡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获悉,该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积极探索,培植一批“全省第一”“全省唯一”,探索形成了具有新乡特色的信用建设工作经验。
全国首家取消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出台《关于鼓励免收工程建设投标保证金的通知》,自2022年11月15日起,鼓励和支持招标人免收工程建设投标保证金,全面推行保函、信用承诺方式替代投标保证金。截至11月底,1100余家经营主体累计免缴投标保证金2.5亿元,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省率先探索“信用+法治”政务诚信建设机制。扎实开展政府采购、招商引资、招标投标等领域政务失信治理工作,畅通政务失信投诉举报渠道,对发现的政府失信线索“即发现即转交”并挂牌督办。全市累计核查涉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3万余次,反馈涉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案例70余个。
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两书同达”。全面实施“两书同达”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将初审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1.8万余份,受理信用修复申请2400余例,1日办结率100%,实现零违规、零投诉。
此外,新乡市还持续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在信易租、信易游、信易批、信易医等20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提供“信易租”房源500余套,发布“信易游”精品民宿19家,“信易批”办理容缺受理5000余件,“信易医”享受住院免押金等服务2300余人次。
“根据行业特点及金融机构的特色化产品,我们围绕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开展了专场银企对接活动。”据新乡市金融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甲乾介绍,截至目前,2023年共召开线上银企对接会41场,通过平台发放贷款8986笔,金额121.96亿元,其中平台信用贷款4451笔,金额66.55亿元。
政务大数据局围绕信用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是如何开展的?新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贡强说,新乡市“信用+政务服务”覆盖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已覆盖交通、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金融、民政等26个领域。另外,该市还通过“信用背书”,探索推进政务服务“免申即批”。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新乡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再添一张“国字号”城市名片。
“2024年,我市将强化信用赋能,在信息归集、信用监管、信用应用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提升‘信用新乡’建设水平。”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王生芳表示,新的一年,该市将继续高质量推进“信用新乡”建设,全面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水平、全程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域探索应用个人信用积分、全心服务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持续提升信用获得感。(顶端新闻记者 宋红胜 见习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