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智慧岛”欣赏《一幅画》,体验民国民俗风情
2024年02月03日   12:13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图片1(1).jpg


  2月2日正值农历小年,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指导,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一幅画——张文发创作<百年德化>展》在郑东新区智慧岛大厦3楼河南省当代艺术馆开幕。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会长谷景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河南省漫画家协会主席、小樱桃动漫集团董事长张国晓、河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闵虹、河南创意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昱瞳、郑州市扶残助残促进会执行会长刘正义、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程灿教授,文旅部人才中心美术考级河南考区主任、河南省当代艺术馆馆长李子峰等近百位来自艺术界、文化界的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2(1).jpg


  德化街形成于1905年。伴随着铁路的修建开通,在20世纪30年代迎来了商贾云集、繁华兴旺的高速发展阶段。几百米长的街道上,聚集着同仁堂药铺、小有天饭店、鸿盛久布店、精华眼镜店、三友鞋店、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葛记焖饼、老天成金饰行等多家老字号店铺。德化街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郑州商业历史文化的变迁,承载着诸多老郑州人的精神记忆。


图片3(1).jpg


  为了传承弘扬郑州商业文化、传承百年德化历史文脉,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画家张文发合作,历时两年,创作30米长卷水墨画《百年德化》,真实全面展现了德化街历经百年的商业变化。创作期间,张文发查阅了大量有关德化街的文献资料,并多次到德化商业步行街实地调研,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百年德化》长卷高0.9米、长30米,画卷采用传统的展读方式,从右往左,事物的发生发展大体依时间的先后向左排列,或向画面纵深处推进;长卷运用国画的散点透视方法,不同视角画面有机衔接,构成可观可游的时间流动着的生动整体。一部长卷,犹如一部电影,张文发的笔墨下,通过场景、道具、人物、服装、车马、远近镜头、切换与剪辑,虚化与特写等细节,展现出德化街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宏大发展史。


图片4(1).jpg


  为了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到百年前的民俗风情,在开幕式上,主办方举办了“生动再现德化街民国时期的商业场景”活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高喊着“卖报”的报童、挑担的小贩、穿旗袍逛街的美女、吃糖葫芦的小孩、穿长袍的绅士来来往往……,相声表演、风筝和香包制作、木版年画体验等互动环节,带观众如同走进了百年德化的历史画卷,观众也成为长卷《百年德化》的“画中人”。


图片5(1).jpg


  此外,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河南省轻工工艺美术大师宋长虹,金水区香包制作传承人王彩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代表性传承人李力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也为观众带来了难得一见的非遗展演体验。


  据了解,画卷展出至3月2日,在此期间,想要深入体验百年德化民俗风情的市民,不妨抽时间来河南省当代艺术馆,在画卷里重拾“老郑州”城市记忆,品读百年德化历史文脉。(张一斐 实习生 杨柳)


(责任编辑:肖赛)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