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陈玉霞
2016年01月23日   15:18 | 来源:中国发布网

  提起父亲,方圆的乡亲都知道,源于父亲的外号“愚公”,父亲一字不识,却有一句口头禅“头顶有个天,只要你勤快。”愚钝的我理解为天道酬勤。

  滔滔的黄河水滋润着家乡的土地,但人多地少。我们家因小弟弟是超生的,生产队没有给他分地,要强的父母还要将我们姊妹五个送进学校,日子更加拮据。

  母亲时有叹息“花费越来越大了。”身材高大的父亲说“只要勤快,困不住。”

  那年秋收后的一天,父亲扛着铁锨进山了,直到月亮挂在树梢,才进家门,满脸的喜悦。母亲开玩笑说“捡到金元宝了,这么高兴?”父亲说“我在一座山底下发现了,得挖山。”母亲不语,知道父亲的幽默。一晚上,父亲辗转难眠。

  天未亮,父亲叫醒母亲说去挖金元宝,贤惠的母亲知道父亲有了新打算,一路随行。温柔的月亮隐去,太阳热情地跳出,父母也来到了山脚下。父亲指着一座不高不低的山头说“把山搬到沟里,金子就出来了。”母亲吃惊地看着父亲“你疯了?”父亲笑着说“我疯了,谁来养活一家大小。”立即动手干了起来,又说了一句“头顶有个天呢。”

  从此后,父母每天起得比鸡早,拉上架子车,放上两个大铁锨,装几个饼子,提上一瓶水,向山里走去。月亮还挂在天边,星星也眨着眼睛,父母已经开始挖山填沟了。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1985年8月的一天,烈日炎炎如火烤。母亲在家做馍馍,我跟着父亲在山上挖土。汗水直流,流到眼睛里蛰的生疼,流到嘴里又苦又涩。再看父亲汗流浃背,裸露的胳膊被晒成了黑红色,脱着皮,一层又一层,汗水在额头的深纹里向下流着,流进了耳朵,流到脸上,流到脖子。头上的草帽被晒得几乎要燃烧。

  我跟父亲一趟又一趟地挖土填沟,忽然,雷声大作,乌云滚滚,天瞬间暗了下来。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临。父亲高兴地说“天终于凉了下来,我们可以多拉几趟。”我也不想偷懒,因为父亲说过,有了新地,我们就可以种西瓜,白兰瓜,栽上苹果树,桃树,卖的钱供我们上大学。

  不一会,暴雨如注,山水哗哗地从山顶俯冲下来。我和父亲在新挖的山洞里躲雨。父亲忽然看见山洞裂了一个口,说了一声“不好”,拉着我往外跑,到洞口,父亲猛地把我向外推了一把,自己却一个趔趄,摔倒了。哗啦一声,塌方了。父亲被压在泥里,一只胳膊露在外面。我疯了似的一边大喊父亲一边狠命地挖泥刨泥。父亲也挣扎着向外努力。雨越下越大,雨水也将父亲身上泥土不断地冲走。我摸到了父亲的一条腿,激动地往外拉。头露出了,另一只胳膊也露出来,胸前的泥土也少了,父亲半坐了起来,抖动着另一条腿上的土,终于站了起来。

  我腿一软,跌倒在泥地里大哭起来。父亲摸着我的头,笑着说“跟天爷比赛下雨呢。”可我还是忍不住,说不出的心痛。我忽然听见母亲远远地喊着我,睁开泪眼,看见母亲从山的那一头,一步三滑地向我们赶来。我用了最大的力气喊了一声“妈”。母亲看见父亲和我站在山底下,用手不断地抹着脸上的雨水。

  几度酷暑寒冬,架子车的胎磨破补上,补上又破了,再补。一尺多长的铁锨头子不知换了多少个。一座山终于被我们全家人搬到了沟里。没有了山,没有了深沟,出现在眼前的是四亩多被坪好的地。种上了父亲早就想种的经济作物。天道酬勤,庄稼长势很好。

  村里人称父亲“愚公”,我们是“愚公”最争气的儿女。那些年,苦苦求学的我们也如愿以偿。我上了一所大专院校,小妹中考全市第一,大弟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小弟大学毕业,保送上了研究生。最荣耀的是,省上招公务员,他笔试面试都是第一,被顺利录取。如今,我们姊妹几个在各自的城市,事业已小有成就。始终支撑我们的是父亲那句话“头上有个天,只要人勤快。”

  父母还教育我们做人要厚道,善良,诚实,包容是做人之本。

  有一年冬天,堂婶要盖新房子,想把一块大圆木存放我们家,父亲答应了。父亲为了安全,拆了三间屋的一盘炕,把圆木抬了进来。我们姊妹几个都感觉不方便,挡来挡去的,少不了埋怨几句。父亲立即批评了我们“帮人如帮己,谁家没有个难处。”我们不敢再多言。

  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堂婶要做木工活,才把木头拉走。谁知拉去的当天晚上,木头被偷了。天未亮,堂婶来我们家狠劲砸门,母亲急忙打开门,问她出什么事了?堂婶劈头盖脸地骂道“我太相信我儿了,结果我儿把我害了。”母亲问怎么回事,堂婶说“圆木被偷了,我来你们家看看。”聪慧的母亲随即就明白了。堂婶竟然把跟她同辈的父亲骂成她儿子。母亲气得浑身哆嗦,一个字都说不出,把每一个屋门打开,让堂婶搜。

  当堂婶搜遍了所有的角落,没有发现她要找的圆木,气狠狠地走了。父亲始终一言不发,母亲气得一直在发抖,流眼泪。我们几个孩子恨不得要找堂婶拼命。父亲慢慢地说“身正不怕影斜,你堂婶也不容易。”

  八十年代初,生活条件都不好,丢一根大圆木,谁都心急。但左邻右舍知道堂婶怀疑父亲偷了她家木头,都抱打不平。他们自发组织帮堂婶找被偷的木头。

  顺着车辙印,又有人提供线索,圆木在另一个村子里找见了。堂婶当时就傻眼了。帮忙的人给她拉着木头,她却急忙向我家跑来。进门时脸红透了,一个劲地给父亲道歉,“他二爸,我冤枉你了。”父亲说“找到就行了。”父亲当时还给堂婶倒了一杯水。

  堂婶盖房时,父亲照样去帮忙,并且还那样地卖力。

  由于父亲办事公平,村里人把父亲尊称为“总理”,大小事情上都有父亲的身影。在父亲的支持下,主家的红白喜事顺顺当当地进行。

  最有趣的是邻居的儿子结婚那天,是大弟给父母定下机票飞往北京的日子。父亲执意不去北京,要给邻家主持婚礼,说是答应人家了。大弟无奈,让母亲劝劝父亲,父亲说“话说出去了,不能改变。”母亲调侃父亲“少了你的主持,人家还不结婚了。”父亲幽默地说“我当主持,新郎官更高兴。”孝顺的大弟退了机票,等着父亲主持完邻家的婚礼再定。

  正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姊妹得到了村里人的好评,说我们就像地里的好庄稼,长得茂盛,直溜。如今我们的孩子学习优秀,懂事,勤快。我们铭记父亲身体力行了大半辈子的话,“天道酬勤,宽厚待人”。并代代相传。

  作者:陈玉霞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街道办事处  
  邮编:730900  
  电话:13893099662

(责任编辑:陈玉霞)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