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李建峰问鼎钧瓷“国匠”
2017年11月22日   11:28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中国钧瓷是世界陶瓷领域里的大熊猫,这次展出的作品名符其实,代表了当代中国钧瓷的高水平”去年九月末,河南省领导参加“国匠·扛鼎——当代中国钧瓷国匠十人展”与钧瓷国匠和工作人员座谈时的一席话,让李建峰颇为感动,他感到这也是对他多年艺术追求的一个肯定。“国匠·扛鼎——中国当代钧瓷国匠十人展”是当地艺术家为十一献上一份艺术文化大礼。此次展览以“ 国匠· 扛鼎”为主题, 汇聚新中国成立以来钧瓷界在国内国际享有声誉的十位钧瓷大师创作的精品,由河南省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主办,河南陶瓷艺术馆、乐陶新媒体承办,在河南陶瓷艺术馆举行,陶瓷界、学术界、新闻界近百人出席,李建峰就是参展“ 国匠”之一。

 


李建峰在创作中

  李建峰,河南禹州市神垕古镇人,1963年2月出生,1981年到禹州钧瓷一厂工作。一个成功的人士,生命中总是离不开贵人相助。李建峰人生的转机,就是遇到贵人袁运生,李建峰参加工作并不是做钧瓷,而是当一名炊事员,按照厂里的规定,新进厂职工工作满三年后才能调岗,这让心中充满钧瓷艺术之梦的李建峰非常着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到厂创作,厂里嘱咐食堂为袁运生教授开小灶,给了李建峰机会。他和北京来的这位大画家谈了自己对钧瓷的认识、感悟和理想,这让袁教授感到欣慰。他向厂领导极力推荐这个年轻人,李建峰破格被厂试验科录用,从此踏上了钧瓷艺术的创作之路。“钧瓷是火的艺术,也是我的心灵。钧瓷艺术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如何使钧瓷传统艺术走向世界,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最终成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手工艺术大师的李建峰在他所著的《钧瓷百品》一书中这样表达他对钧瓷的认知和热爱。

      
 
  2002年李建峰立下了烧制百幅钧瓷赏盘珍品的宏愿,而这一烧就是十年,十年磨一剑!他烧制的钧瓷挂盘全部采用手拉坯成型,并在实践中研究出一套适应挂盘的釉料配制和施釉方法及烧制工艺。欣赏烧制完成的100个盘子,釉色颖润,窑变自然,意境变化万千。画面或高山飞瀑、或烈焰升腾、或霞映碧波、或春意盎然,令人惊叹叫绝。十年里,他亲手砸掉了无数只挂盘,刚出窑的挂盘只要稍有一点瑕疵他便毫不犹豫地砸毁。经常有朋友和他谈买“次品”挂盘的生意,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正是这种创作“珍品”的态度,使得烧制成功的这100幅挂盘中的每个挂盘都如同一首诗一幅画。如:作品“龙山云雾”中浓重的紫黛色将山峰表现得气势恢宏,浅散的青白色如飘渺的云雾环绕山间,釉面的纹路如巨龙腾空,气势磅礴;作品“春暖花开”紫红色的肌理效果犹如沐浴春风的蓓蕾,悄然绽放出一种初春的美景。李建峰最具代表性的赏盘“环宇紫韵”,直径达85cm之巨,这是目前钧瓷行业中挂盘烧制成功的唯一最大规格作品,让许多人为之着迷。从此,李建峰以烧制钧瓷挂盘闻名。作家姚雪垠曾为钧瓷挂盘“寒鸦归林”赋诗:“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这首诗道出了钧瓷“窑变”的神奇和色彩之美。

  艺无止境,钧瓷之都神垕古镇有着烧制钧瓷茶壶的悠久历史,但无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在风格上都给人以粗陋笨拙之感。尤其是受钧窑较大收缩率的影响,烧制出来的茶壶常常出现变形及壶盖和壶身嵌合不严等问题。李建峰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惑着人们的这一历史难题,
李建峰独创的钧艺壶被称为一绝,在他的作品展厅中摆放着外形各异的钧艺壶,壶身因窑变形成的自然变幻图案有着绘画的意境和诗歌的韵律,尤其是未施釉部分烧制成金属色光泽的钧艺壶,可是一壶难求。


  说起钧艺壶的烧制成功,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2007年,一个大学教授对钧艺壶发展前景的不乐观评价刺激了李建峰大师,他开始尝试摸索着做钧艺壶,在烧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壶被烧裂、壶盖和壶身嵌合不严、釉厚容易流动将壶盖和壶身粘连在一起等问题,为解决诸多技术难题,他曾在1年中8次跑宜兴学习借鉴紫砂壶的制壶技巧和经验,2007年至2008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烧制实验,第一把钧艺壶终于烧制成功。 

  当时一个国家级陶艺大师闻听此消息后,断言根本不可能!2009年在河南祭祖大典活动现场,这位大师看到了李建峰大师带去的一把钧艺壶后,连连称赞,并用一把价值18万元的紫砂壶当场作了交换。这成为当时轰动陶瓷艺术界的新闻,由此钧艺壶名声大振。

  文人墨客,匠人雅士,生活中总有些机缘很巧的事发生。许多年前他收了一个徒弟,让徒弟从茶碗拉坯开始学起,拉一个坯扔一个坯,每天重复着茶碗拉坯的学习;偶然间李建峰看到墙边堆起了高高的茶碗泥坯,大小不一的茶碗泥坯东倒西歪的叠在一起,灵感油然而升。他将各种大小不同的茶碗泥坯随意码起来,在顶上摆放一个大碗或茶壶,于是便有了件“禅道”作品。“禅道”告诉人们,无论是什么人,只有经历了各种磨难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电视剧《红色钧官窑》主要道具钧瓷“禅道”就是这件的作品。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攀越高峰的历程,从李建峰简历可见一斑。2004年被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被授予“中国手工艺术大师”称号,同年被指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2014年被评为“高级陶瓷工艺师”;现任河南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陶瓷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84年参加研发的“钧瓷新工艺”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合作设计的钧瓷作品《兽耳尊》获河南省陶瓷艺术设计三等奖;1990年合作设计的钧瓷作品《鸡心碗》获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2006年创作的钧瓷作品《来福石》被确定为“中原陶瓷文化艺术最佳珍藏品”,同年被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2006金狮艺术奖”;2007年参与设计的钧瓷作品《奥运壶》荣获“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陶瓷艺术设计类银奖”,同年钧瓷作品《迎福瓶》荣获全国陶瓷艺术设计铜奖,《梦幻祁连山》钧瓷挂盘荣获“第四届中国钧瓷文化节金奖”;2008年创作的钧瓷作品《葵花炉》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同年钧瓷作品《环宇紫韵》挂盘荣获“第五届中国钧瓷文化节金奖”;2009年创作的钧瓷作品《久合尊》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华艺术珍品奖”。(文/刘永彬)

 

        
(责任编辑:刘永彬)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