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乐法师(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艺术家简历
本乐法师,法名心发,号本乐(是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唯一住世的同门师弟),禅宗临济法脉第四十五代传人。1918年出生,武汉黄陂甘棠刘氏子。自幼出家于湖北新洲报恩寺,十八岁于武汉归元禅寺受具足大戒,相继住宝通禅寺、归元禅寺禅堂,历任武昌佛学院教务长、新洲报祖寺方丈,多所全国重点寺院首座。
本乐访谈
兰干武(以下简称“兰”):您年轻的时候一直写字、抄经吗?
本乐法师(以下简称“本”):年轻的时候还是生活在旧社会,没有上过中、小学,只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又读了几年佛学院,但没有学到什么文化知识,对于佛学也没有学得很深入。佛学的经纶是很高深的,我到现在这个年龄了也只懂了点皮毛。
兰:您太谦虚了。
本:如果没有这个见识的话,什么好什么坏都很难得分辨。您的这个报纸是怎么出版呢?
兰:我们的报纸是周报,每周出一期。
本:您办报纸也是花了很多的心血。上面刊登的都是中国的书法家吗?
兰:大部分都是的,国外的比较少。我们《书法报》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了。
本:挺不错的。
兰:您对于书法史还是很了解的。
本:我的知识是很浅薄的。对于历史、文化没有好好学习,之前没有这个因缘,佛法讲究因缘。
兰:您的字是很厚重、干净的。您年轻的时候是一直住在寺庙里吗?
本:在我是小孩子的时候已经出家了,上了几年的佛学院。解放后就到了武昌佛学院的大雄小学,后来就改成了首义路小学,先当校长后来是教导处主任,在学校里呆了差不多有二三十年。虽然当时是在搞小学教育,但是对于佛学的学习一直都没有舍弃。但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没有太深入的学习。
兰:您谦虚了。您从教书到住回寺庙一直坚持写字吗?
本:一直都在临帖。此外,参禅是不脱离文化和文字的。佛家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十五岁在归元寺修行,后来又在宝通寺住了四年的禅堂,没有出过门,每天都在闭门修禅。我佛教的归属是禅宗。
兰:禅宗是最高级的。
本:禅宗也不是最高级的,它讲的是顿悟的法门,其他的是渐修法门。
兰:一个是顿悟,一个是渐悟。
本:其实顿悟也是建立在渐悟的基础之上的。佛法不是一世的因缘,而是千世万世的因缘。万丈高楼平地起,渐法是平地起,顿法也是。所以我一辈子就是在学禅宗。佛教强调的是正信、正念要正行,要落实在信念上、行动上。这是三大方便法门。一旦入了世,悟了真实物象的本体后就要把正信、正念、正行放下。
兰:这个放下是很难做到的。
本:是很难做到。
兰:像我们现在还放不下。
本:它是一种佛法和宗教,既不执有也不惧无。《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兰:怎么才能放得下,我们要怎么做?
本:虽然我们在人间活了几十年,但对传统的文化还是一窍不通。
兰:您谦虚了。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提倡振兴传统文化,那我们佛界应做些什么呢,您有什么高见?
本: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兰:在于至善。
本:实际上佛法既是世间法也是出世法,看您怎么来理解了。其实忠孝仁义礼智信,这算是为人处世之纲领了。对于其他的传统文化我也没有过多地学习,只是学习了禅宗。实际上佛法最高的归属是“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这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对他的弟子说的。这四句话很重要,也是佛教的宗道法门。
兰:这个境界是很高的。
本:实际上道教里面讲的是无为而无不为,道教里面也是讲出世法和入世法,但是我没有多研究道教。无为就是放下一些执着的有效法门,无不为就是把之前修的有效法门都要放下。就像是我们做好事,做布施一样,就是把这些做好事的念头都放下,不要执着于救了很多人、捐了很多的功德,这些都是有效法门的烦恼,是要放下的。只要能放下其实就是有智慧了。人生的世法再好也不能了生脱世,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苦,佛法讲终生是以苦为本,不管是天、人、地、鬼等都是以苦为本,再富、再贵的人还是有生死的苦痛,也不能脱离病苦和死苦。
兰:现在很多写书法的人都在抄写《心经》,您觉得抄写《心经》有什么好处?
本:抄写《心经》也是一个方便法门,慢慢地通过抄写《心经》来化度自己的业障,化度自己的贪嗔痴慢疑邪见和人我是非,化度思想上的妄想杂念,让人的思想更加清明。实际上《心经》是讲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其实是真正的中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空而不空,就是教你空不要着空、也不要住空,有也不要住有,世间的事情一切都是有效之法。到了成佛圆满镜智的时候就是一尊法卷,世间没有对等法,没有人我是非,没有孽果的争执,都是无所求和无所得。思想上都是如如不动,既没有生,也没有死,所以《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既不生也不灭,既不无为,也不清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也不减”,这就是无为法,都是中道法。其实《心经》是很难理解的,它实际上就是般若的智慧,这个是实相般若,不是文字般若,不是观照般若。世间法是文字般若,我们修行是观照般若,到了成佛的时候就是实相般若,最高的就是实相般若。
兰:《心经》是很高层面的东西。
本:实相般若就是如如不动,无所得心、无胜负心、无希望心、无生灭心。如如不动就不迷失,对于世间的一切有效之法都无所动,既不执着也不沾染,无动于衷,这就是佛的法卷,这也叫做菩提法卷,叫做圆满,大圆镜智。所以抄《心经》生智慧。
兰:有人讲道教是我们本土的宗教,佛教是外来的,后来讲“三教合一”,它们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吗?
本:各种宗教在世法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对世界的改造,都是修为修善,基本上都是断恶修善的。西方讲上帝创造一切,那谁创造的上帝呢?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实际上世界上的五大宗教,佛教是最高深的。现在政府也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
兰:您有没有看过电视剧《西游记》?
本:看过。
兰:《西游记》里面的玄奘有时候辨别不了好坏、善恶、真假,这个怎么理解呢?
本:这个是文学家、艺术家借助佛教来创作的。
兰:是不是有些歪曲佛教呢?
本:我们也不能说是歪曲,只能说是一个被戏剧化的、故事化的观点,整个《西游记》是不脱离幻化思想的,有些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那是艺术创作。
兰:要我们现在想的话就是,玄奘这么高深的大和尚肯定是明白是非善恶的,但是看电视剧的时候是另外一种效果。
本:电视剧实际上是曲解了玄奘法师的觉悟性。唐三藏法师对佛教的经、律、论是非常有研究、有贡献的,他在印度学习十七年,是大智大慧了不起的人。他对佛教的文化是很了解的,他学习和翻译的“唯识论”是很高级的,把佛法转识成智,非常了解因缘所生法。《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讲的是对三藏法师心灵的蒙蔽与误解,说他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众生的心里,起心动念他不识,这是不对。凡是开了悟的人,起心动念都是自知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些也都是知道的。
兰:您书写的这个“警觉动念”匾额很不错,意思很好,艺术境界也高。
本:这个是根据佛法的因果律,因缘所生法的律写的。我们信佛的人最重要的是有三个观点,第一个就是信仰自心是佛,不要到心外去求佛。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成佛而只能成为凡夫呢?就是因为你迷失了,不觉悟。被什么迷失了呢?被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迷失了,即佛教讲的地狱的五条根,所以不觉悟。要觉了才会悟,六祖大师也讲了“前念迷就是众生,后念觉就是佛”,佛与众生犹如翻掌,都是在一个点上,在一个事实上,在你的自心上,不是另外再找佛,我们烧香拜佛都是方便法门,主要都是帮助我们在思想上来觉悟,消除过去的一切贪嗔痴慢疑、一切邪见,这是佛教的方便法门。
兰:人们经常去寺庙里为了小孩考大学求签、求子、拜观音,这个现象您怎么看待?
本:佛法的思想是像空气一样的,空气是无形无相的,可以生养万物。您的思想也要空,这样和空气的思想是相应的。我不懂科学,正电和负电在一起时是能够响应的。如果您的心意比较诚实,您的心就能感应到,如果心不诚,到了庙里就是求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怎么样,这样观世音菩萨是不会相信的。
兰: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忽然有一天一下子信了佛,家里的事情都不管了,小孩上学也不管了,生意也不要了,天天在家里念经拜佛,这是不是也太偏执了?
本:实际上他就是把世界上的有效之法给放下了。
兰:他是不是一下子顿悟了?
本:他还是领悟了,正确的法门就是要把思想上的杂念放下。
兰:我为什么说他偏执呢?是因为他的小孩在上大学,没人管,父母生病了,也没有人管。
本:子女、父母没人管,这也是不正确的,其实子女、夫妻、父母和自己都是因缘。
兰:您现在每天还打坐吗?
本:是的,打坐很重要的。
兰:打坐的时候会想东西吗?
本:我们年轻的时候修为不够,搞学校行政还是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之后每天都是要参禅打坐的。现在到了生死的这个年龄了,修行是很重要的,“腊月三十算总账”,到腊月三十临走的时候,我们要走得很轻松、快活就好。
兰: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我现在对这个生死还看不透。
本:其实很多的人是说走就走,说来就来,自己知道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现在打坐要有这个结果。但是我现在离这个结果还渺茫得很。
兰:您谦虚了。我现在有点怕死,放不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本:现在就是把生死问题放下,其实根本问题就是在思想上要解脱。这个就是无门的法门,是没有一个门路的。比如说明心见性,用什么方法可以明心见性,用什么方法不能明心见性,这个是没有具体的门路的,都是靠自己来悟、来修、来放下的。任何情况下不能起心动念,所以我的匾额上写的“警觉动念”。
兰:我们现在对小孩过分地挂念是不是也不好?
本:实际上还是没有放下。放下就是把你的小孩安顿好,你放心就可以了。就像是把一件事情做完了一样。
兰:和您交流一下,收获很多,我们还要继续参悟。
本:也谢谢您。
(作者:兰干武/书法报副主编兼执行主编 时间:2018年1月25日 地点:无住禅室)
本乐法师行楷静对条幅
访谈现场速写(作者为聂慧翔)
访谈组图
(责任编辑: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