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高光岩(武汉光岩中医门诊部主任) 采访者:兰干武
时间:2018年12月11日 地点:武汉光岩中医门诊部
《冬季话养生》
兰干武(以下简称“兰”):高先生,您好!关于冬季养生,请您谈谈。
高光岩(以下简称“高”):兰先生,您好!其实,冬季是从立冬开始,有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日,共计六个节气。现我从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中药养生、运动养生、防病养生几个方面说一下。道家养生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道德经》)。《老子养生要诀》中又指出:“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神形安静,灾病不生。”明代医家、养生家龚廷贤有一首《摄养诗》,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欢乐惬意莫生嗔。炎热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这些养生的格言、歌诀使后人受益匪浅。我举个例子,“文革”之后,归元禅寺重新开放的前几天,我与几位挚友拜望了功德无量的昌明大法师,昌明方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亲自带领我们参观了新罗汉堂。瞻仰了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昌明大师指着悬挂在两旁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以及横批“皆大欢喜”,然后笑眯眯地对我们解释道:“你们要是把弥勒佛的板眼学到手,将受益一生。”在场的人感悟颇多。我们到了罗汉堂,他告诉我们这个睡罗汉是很灵的,他的卧姿叫吉祥卧。人要“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说坐要有坐像,站要有站像,睡觉像个弯月亮。睡罗汉这样的睡姿从中医上讲是有利于健康的。笑为喜之形,喜为心之态。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态,是健康长寿之要素。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常与朋友坦诚沟通,与故友新知聚会谈笑来调理自己的心态。
兰:具体在哪些方面?
高:还有运动养生。冬天的运动千万不要太过了,过量运动不利于健康,有氧运动有利于健康。我建议运动时间不要过长,锻炼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微微出汗最佳。有的人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大汗淋漓,这其实是透支身体。来我这里的病人,我就建议他们走路锻炼四十分钟即可,身体虚的走半个小时,身体好一点的走一个小时。可坚持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在绿色环境之中,阳光充足之处,跑跑步、打打球、跳跳舞、唱唱歌、练练五禽戏、打打太极拳,对提高体质、促进健康、预防冬季抑郁症有极大的好处。三国时期曹操崇尚养生之道,师从多门,曾领教华佗之方药和“五禽戏”。年逾百岁的著名养生家皇甫隆亦向曹操传授过青牛道士封君达的养生法:“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抑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施泻,秋冬闭藏。”简言之:顺应四时气候之变,与大自然同步,调节饮食起居,可求少疾长生。宋代大家欧阳修说:“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总而言之,冬季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为了冬季阳气伏藏无扰。务必心静神安,保养正气,防病养生,正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此外,《黄帝内经》强调:“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其意是寒冷的冬三月要早些睡,晚些起,入冬气温渐冷,早晚尤甚易侵袭人体,早卧暖身以养阴气,晚起避寒以固阴精,必待日光即是驱散阴寒之气,去寒就温。现在很多老人不太明白这个,早上四五点钟跑去锻炼,这个是不好的。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出现意外,如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所以我们在冬天不主张很早出门锻炼,锻炼要见日光比较好。我们居住的室内应温暖宜人,万一感冒,也有妙招,厨房是药房,小病有良方;有一款神仙粥,防治感冒功效甚佳,歌曰:“七根葱白七片姜,一把糯米煮成汤,煮熟再加两匙醋,伤风感冒一扫光。”
《黄帝内经》还强调了去寒就温,无泄皮肤,诸方面的养藏之道。去寒就温也是养护我们的阳气。十五年前我曾去日本大阪参加国际医学会议,同时了解到,不少日本女子为了漂亮,显示身材,追求美丽而“冻”人,大雪天常穿裙子,上衣也单薄,故好发“五十肩”,即肩周炎(在日本因发病年龄提前上十年,故称之为“四十肩”),或患腰腿痛,或痛经、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症等。
老年人正气虚,免疫力低下,皮肤老化,血管收缩较差,所穿衣裤宜保暖性能好,穿着舒适为佳。
兰:现在中国也会看到很多小年轻冬天穿得很单薄。
高:是的,我再谈谈戴帽子。寒冷的冬季,穿上了保暖的衣裤,还不能真正防寒保暖,一部分热量会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医学实验显示,处于静态而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4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约占60%;零下15摄氏度时则为75%,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密切关系,故民间有“头戴一顶帽,如穿小棉袄”的谚语。祖国医学认为“十二经脉上络于耳”,说明耳朵与全身的关系亦很密切,故而严冬时节也要注重耳朵的保护。再谈戴围巾。人体颈椎之处气血薄弱,易感受风寒之邪,严冬雪天,戴一条质量上乘的围巾,能起到防风御寒的功效。对于中青年人来说,戴围巾比戴帽子更有防寒保暖的作用。戴手套也能防止人体热量的散失,可预防手部冻疮的发生,对手足冰凉症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另外,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之说。从临床来看有一定道理。石头和水泥之类的物体具有吸热快,散热快的物理特性。寒冷的冬天,应以敛阳护阴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头或水泥等,寒凉之邪会随之侵入人体,接触凳椅的腰骶部是督脉所过之处,督脉主一身之阳,与腰背下肢的足太阳膀胱经均为人体防寒的重要屏障,坐卧时间一长,风寒湿邪会导致腰背不适或腰腿麻木,甚至疼痛等病症。
兰:现在风湿不光是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一些年轻人也患风湿病。
高:是的。所以“寒从脚下生,泡脚能强身”。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亦少,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亦差。临睡前用热水泡脚,下肢血管扩张,可引血下行,继而使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使人安然入眠。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有诗为证:“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我在湖北省图书馆《名家讲坛》向各位听众朋友介绍过我自编的一首《四季洗脚歌》,“春天洗脚通经络,夏季洗脚湿热却,秋季洗脚丹田暖,冬天洗脚血脉活”。总之,热水洗脚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令人精神焕发,行动敏捷,并有健脑益智、补肾养生的效果。
还有“负日之暄”的古训,寒冬暖背利养生,若想安度寒冬,从养生的角度讲,中老年人,尤其是体虚多病者,在寒冷的冬天,晒晒太阳,暖暖身子,是天然的御寒之法。
中医认为,背为阳中之阳,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膀胱经首当其冲。在冬季生活中,如果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损伤阳气,导致背痛或使旧痛复发、加重,并可通过穴位经络引发筋骨、肌肉、肾与膀胱诸多方面的不适,或罹患风寒湿痹等杂症。寒冬阳光对预防感冒,咳喘以及腰疼腿软,夜多小便、头晕乏力均有一定作用。
兰:我们常说“贴秋膘”,在冬季有什么食养的方法吗?
高:在冬季平时的饮食养生,像有些手脚冰冷的女性、晚上爱起夜的老者、腰酸腿软的人吃一些当归羊肉汤很好。当归苦,做的时候不用放太多,放5克到10克即可,可以经常吃一些,里面还可适当加红萝卜、山药、生姜和红枣。马来西亚有一种肉骨茶,冬天吃非常好,现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香港、澳门都有卖的。此外,还有一种淡菜泥鳅煨汤,也是养生的,淡菜就是海里面的贝壳肉,相当于青口。冬天女子还可以吃点雪蛤,护肤美颜。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吃点养阴的东西,比如凉茶、绿豆汤。我自己每年是秋天开始进补,吃膏子药调养身体,俗话说“秋冬药膏补一补,来年春天打老虎”,形容人力量大,有气力。
兰:今天讲得很好,谢谢。
高:谢谢,祝大家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