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越剧,甚至连欣赏戏剧的水准都算低智商,也许是缺少对戏曲艺术的修养,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戏盲。第一次走进剧院,观看了由赵丹宇女士主演的《潘玉良》,并不是因为粘一点和美术有联系的缘由,就冒充着对艺术家潘玉良的崇拜,而主要是主演赵丹宇是友人的夫人。覃志刚先生邀请看他夫人的剧,就算是坐在观赏席中的滥竽充数,也不能枉费了朋友的盛情,顺便也能欣赏到舞美设计的风景,却意外收获了对艺术多元化的审美感悟。

大凡艺术都连带着相同的血脉,从走进剧院看舞台人物的过场,从浑浑噩噩的懵懂感知,到渐渐被剧情人物悲情牵引入戏,只用了短短的两个多小时。观看越剧《潘玉良》的最大感受,是赵丹宇女士演绎了潘玉良的人生跌宕,同时也见证了她塑造人物的功力。因舞台人物与空间的变换,和赵丹宇女士对剧情把握的定位,让我生出少许与戏剧有关的好奇。尤其是看到舞台上“潘玉良”的少儿装,却无论如何难以和赵丹宇67岁的年龄重叠。青春浪漫与人生沧桑,欢声起舞和悲戚长歌,竟然被一位67岁年龄演绎的荡气回肠,除了戏剧艺术的神奇之外,更多要靠演员自身的扎实功底。才会赋予塑造人物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让一段陈旧的历史活跃到舞台上,才是戏剧最能体现的艺术价值。

潘玉良是民国时代的女画家,出身低微历经坎坷,最终挣脱了世俗的围墙,成为一代著名的西式艺术家。而原创越剧《潘玉良》的艺术亮点,在于让有限的舞台和在较短的时空里,去浓缩一个时代的艺术人生,这需要高难度的艺术创造与升华,赵丹宇女士做到了,而且表演的很精彩。赵丹宇女士以精湛的越剧唱腔,通过人物的年龄时空转化,把一段繁杂的人物故事,生动舒美的展现给观众,按照覃志刚先生的话说:“67岁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越剧属于一种抒发情感的戏种,多以人物的唱功来牵动剧情,赵丹宇女士以唯美典雅的表演风格,用舒美甜畅的声音让戏剧人物生动感人,她演绎出了一种唯美的江南艺术气象。

观赏赵丹宇女士主演的《潘玉良》,闭目沉思回味剧情意趣忧伤,因赵丹宇女士惟妙惟肖的表演功力,加上柔婉的嗓音诉说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又因原创越剧《潘玉良》演出的成功,让我知道北京有个小百花剧团,而舞台中每一个角色都能出彩,这属于是剧团艺术实力的展现。最让我惊叹于赵丹宇的现场作画,能把舞台戏剧幻化到了艺术写实,许是受她的夫君覃志刚先生影响,让笔墨书画再现了潘玉良的时代,真可谓是演绎了一段穿越空间的戏缘。(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责任编辑: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