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琦,把悠悠情思倾注曼妙的笔端,让家乡山水灵性飘逸诗意盎然
2019年07月19日   15:53 | 来源:康巴汉子

 
  李君琦,十堰市郧阳区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研究员,中国未来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著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诗词集《山风水韵》。参加编写《社会学学科辞典》,主编、合著三部社科类书。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创作、发表现代诗及古诗词200余首。
 

李君琦出版的《山风水韵》诗词集
 

十堰,心中最美的家园
 
——记《山风水韵》诗集作者李君琦

文|康巴汉子
 
  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让萦绕在心间一份思念,变成笔尖散落的文字。
 
 
  李君琦,经济学硕士,研究员,十堰市第三届政协副主席。退休之后,寄情于家乡山水之间,用两年多的时间,踏遍家乡十堰的山山水水,在这个山清水秀的世界里,淡淡听风语,静静写乡愁,用一份旖旎的思念,填写下最美的诗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向往的城市,李君琦却把心中的城市写进诗里,写进词里,传播到每一位读他诗文的读者心里与眼里。
 
  十堰,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从白手起家到现代化城市,奋斗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十堰,又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武当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汉水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特色浓郁。
 
  李君琦是这座城市的亲历者和建设者,是这座城市哺育了他。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从普通教师、中层干部再到一名市级领导,一路走来,十堰这片土地对他有养育之恩,他感恩这座城市。退休,只不过是生命以另一种状态的存在,他要以他的方式继续抒发对这座城市的爱。他要写他所想,写他所意,写他所感。让所有的过往涟漪渐行渐远,留一份清澈于心底。
 

李君琦行走在家乡山水之间
 
  当他走进家乡的青山绿水,那鲜活的生灵,勃然生机的花草,清澈的溪流,绿波翻涌的森林及那乡间原野的自然风情,都让他流连忘返。仿佛人已经穿越时空,心已飘飞在山水之间。一幅幅山水画面瞬间在脑海铺开,一首首灵动质朴的诗句便从心底潺潺流出。
 
  “一柱傲擎苍穹,五岳揖首大顶。八百里洞天藏玄,七十二峰和鸣。真武南岩飞升,天尊布道八宫。六朝筑基武当兴,道弘四海德馨。”一首《西江月·大岳武当》,以艺术的手法精准浓缩了武当山的雄奇灵秀和深厚文化底蕴。把八百里武当的浑厚磅礴,道教文化的神奇玄妙,尽情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南水北调工程举世瞩目,十堰作为核心水源区,为一江清水送北京付出巨大的贡献。库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他。一首《水调歌头·调水歌》便脱颖而出:“神州大写意,南水向北移。一江贯通南北,润泽京津冀。浩浩世纪工程,四十万众迁徙,真情感天地。堪与运河比,壮举寰宇奇。穿豫鲁,进京冀,解干涸。普惠燕赵大地,百眉藏笑里。楚燕以水为媒,缔结桃园情义,同沐芙蓉地。汉水送千里,戮心泰山移。”他把汉水文化的浑厚隽永,库区人民的奉献及战天斗地精神书写得淋漓尽致。
 
  十堰是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一座城市,靠“干打垒”的精神在山沟里建造出一座“东方底特律”。奋斗的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为此,李君琦写出:“东风神州驰骋,云峡任尔西东。雄姿呼啸傲群英,谁与天龙称雄?烽火车载荣膺,救灾四轮生风。坎坷险途扬威名,四海交口称颂。”强烈地抒发了“东风”这个民族品牌创立成功后的豪迈之情,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热切希望。
 

李君琦行走在家乡山水之间
 
  家乡的隐隐青山、迢迢绿水,柔情似水地拨动他的心弦。两年间,他走遍十堰的乡间山野,从竹溪朝秦暮楚的关垭楚长城、到竹山清澈如镜的圣水湖畔;从房县神秘无限的野人洞、到郧西古风古韵的上津古镇;从丹江口波光粼粼的沧浪海、到郧阳区碧波荡漾的汉江秋水;他先后对100多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背后历史文化故事进行了详细地挖掘与探索,把悠悠情思倾注在曼妙的笔端。不经意间,200余首意蕴深切、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妙语天成的诗文便汇集成一部沉甸甸的《山风水韵》诗词集。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十堰山水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精神之美,让十堰“仙山、秀水、汽车城”的大美尽展读者的眼前。
 

李君琦出版的《山风水韵》诗词集
 
  人生最正确的姿态,是把自己还给自己。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素朴生活之地,那些岁月风烟漫过的地方,才是灵魂深处的宁静,才是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有人说,灵魂是心灵的极光。我相信,由文字浸润过灵魂,才能涤尽岁月尘埃,安守岁月悠长,在缤纷如歌的世界中,默守着自己的那一份精神家园。
 
  李君琦深情地写下:“老树下,古井边,一翁闲坐思流年。韶华已逝不复返,无边风光在眼前。”乡音悠悠,乡情满满,故乡才是他生命中最美的精神家园。


 
  康巴汉子:康平,艺术评论家,中国文化与产业杂志编委兼评论部主任。近年来,专访过国内数十位名人名家,撰写出近百篇影响广泛的人物专访和书画艺术评论刊发人民曰报海外版、中国改革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中华老字号、中国文化与产业、收藏与投资、香港中外美术研究等报刊杂志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他被京城艺术评论界誉为"用优美文字去讲述一个艺术家故事的人。”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